談特殊情況下合併會計報表的編制

  隨著我國企業體制改革的深入,企業的投資行為日益複雜化。而企業所執行的《合併會計報表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對一些特殊情形下應如何編制合併會計報表沒有作明確規定,使得合併會計報表實務中發生的某些特殊情形沒有制度可循。筆者現就有關問題作以下探討。

一、報告期間出售子公司

根據《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解答》的規定,企業在報告期內出售子公司(包括減少投資比例以及將所持股份全部出售),期末在編制合併利潤表時,應將子公司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相關收入、成本、利潤納入合併利潤表中。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又會遇到以下問題:

1.在權益核算法下,長期股權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
一般情況下,母公司在年度終了才對子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確認投資收益。而在出售子公司當期,母公司是應直接按所收到的處置收入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和已確認但尚未收到的應收股利的差額確認為處置投資損益,還是應先按照權益法將子公司期初至出售日止所形成的利潤確認為投資收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後,再確認處置投資損益呢?筆者認為,既然期末在編制合併利潤表時,需將子公司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相關收入、成本、利潤納入合併利潤表,而編制合併會計報表的前提就是使用權益法,那么就應該先按照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在調整長期投資賬面價值以後,再確認處置投資損益。在編制合併利潤表時,則不需要考慮處置投資損益,它將反映在合併利潤表中。
2.在子公司向母公司銷售的情況下,內部銷售未實現的利潤應如何處理?有人認為,內部交易的一方雖然退出,但該實物資產並未退出企業集團,其所包含的內部銷售利潤也未實現,因此仍然需要抵銷;也有人認為,集團內部交易轉變為集團外部交易時,抵銷的對象既已消失,何談抵銷。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因為將子公司出售後,該筆業務就變為集團外部交易,其所包含的利潤已被購買方所認可。基於這種觀點,在編制合併利潤表時,該筆內部銷售業務應視同銷售實現考慮,即按照內部銷售收入金額,借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3.以前年度累計補提的子公司盈餘公積應怎樣處理?依據《公司法》的規定,盈餘公積由單個企業按照當期實現的淨利潤計算提取。子公司當期計提的盈餘公積作為整個企業集團利潤分配的一部分,在合併利潤分配表中予以反映。同時,子公司當期計提的盈餘公積作為子公司利潤分配的結果,已形成子公司內部的積累,從而也形成企業集團內部的積累。因此,編制合併會計報表時,在抵銷了子公司提取的盈餘公積之後,應按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股權比例進行補提,以反映整個企業集團所提取的盈餘公積。而在子公司已被售出的當年,對於以前年度補提的子公司盈餘公積應如何處置呢?有觀點認為,子公司雖然不存在了,但對以前年度補提的盈餘公積還應在合併會計報表中予以反映,這樣才具有連續性。基於這種觀點,在實務操作中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是在編制合併會計報表時,仍然對已出售子公司以前年度補提的盈餘公積繼續補提;另一種做法則是在母公司提取以前年度補提的該子公司的盈餘公積,即調整母公司的年初未分配利潤,並改變母公司的盈餘公積積累。筆者認為第一種做法缺乏理論依據。因為子公司已經不存在了,補提盈餘公積的對象也就沒有了,那么繼續進行該項補提顯然是沒有依據的。第二種做法則不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法》中對公司盈餘公積的提取比例是有規定的,而母公司作為單個企業,補提子公司的盈餘公積必然會改變集團盈餘公積的提取比例,從而違反《公司法》的規定。
筆者認為,既然子公司已售出,盈餘公積這項積累自然也就不屬於整個集團了,在編制合併會計報表時繼續進行補提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因此,集團編制合併會計報表時,就應該把以前年度補提的盈餘公積進行還原,以真實反映將該子公司售出後的整個集團的內部積累。在當年編制合併報表時,對於以前年度補提的該子公司的盈餘公積做如下抵銷分錄:借:年初未分配利潤;貸:提取盈餘公積。

二、複雜控股

(一)縱向控股

在母—子—孫縱向控股的情況下,母公司應以子公司的單獨會計報表淨利潤還是以子公司的合併會計報表淨利潤來作為確認投資收益的基礎?在編制合併會計報表時是按照順序法還是同步法?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首先探討母公司投資收益的確認。在實務中,有的企業以子公司單獨會計報表淨利潤為基礎確認投資收益,也有的以子公司合併會計報表淨利潤為基礎確認投資收益。究竟哪一種確認方式更為合理呢?這兩種做法對母公司確認的投資收益又有什麼不同影響呢?一是當子、孫公司之間沒有發生任何內部經濟業務時,子公司的單獨會計報表淨利潤等於子公司的合併會計報表淨利潤,那么母公司無論按上述哪一種方法所確認的投資收益金額都是一樣的。二是當子、孫公司之間發生了內部經濟業務時,子公司單獨會計報表淨利潤通常不等於子公司合併會計報表淨利潤,那么母公司按子公司單獨會計報表淨利潤確認的投資收益自然也就不等於按子公司合併會計報表淨利潤確認的投資收益。

由此可見,這兩種做法的差別就在於:受子、孫公司之間經濟業務影響的合併利潤,母公司是否應該按照持股比例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一般來說,在編制合併利潤及利潤分配表時需考慮扣除的重複因素中,只有“內部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的抵銷”有可能增加合併利潤,其他因素均可能因抵銷利潤而減少合併利潤。筆者認為,基於穩健性原則,不應該將其確認為母公司的當期投資收益,即母公司實施權益法應以子公司的合併會計報表為基礎。這樣做也能部分避免企業利用關聯方交易虛增利潤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