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國際比較分析

 摘要: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相應的支出也不斷地加大,其會計處理是否恰當,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披露。本文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進行了國際比較分析,針對我國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的現狀提出構想,並通過分析進行了幾點思考。 


關鍵字:研究與開發 費用化 資本化 穩健原則 配比原則 

一、研究與開發的含義及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 

1.研究與開發的含義 

企業一般把無形資產的自行開發過程劃分為兩個階段,即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研究是指獲得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有獨創的、有計畫的調查分析活動。開發是指為了創造新的或有實質性改進的產品、材料、設備和工藝等,而在開始商業生產使用之前所從事的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付諸套用的一系列活動。雖然研究與開發不同,但又密不可分,研究是開發的前提,通過研究獲得新的科學技術知識,然後再通過開發把新的研究成果付諸實施,所以,我們通常把研究與開發看作一個整體。《國際會計準則第9號一一研究和開發費用》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2號——一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對“研究”和“開發”都作了明確的表述,與我國的研究和開發的表述大同小異。 

2.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 

企業在自行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會產生大數額的研究與開發費用,例如研究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耗用的化學試劑、儀器配件等各種材料,自有設備、房屋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維修費,租賃設備、房屋的租金或使用費,外購相關技術發生的支出等。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就是對企業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這些費用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關鍵是第一步,即確認,也就是將研究與開發費用確認為資產項目還是作為當期費用。 

二、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的國際比較分析 

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主要集中在確認上,是確認為資產還是確認為費用,國際上有不同的觀點,主要有費用化和符合一定條件的資本化兩方面。 

1.費用化 

費用化即將研究與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所有支出均列為當期費用。費用化的理論依據主要是穩健原則,認為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未來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從避免企業風險考慮,應予以費用化。研究與開發費用採用費用化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中國等。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其頒布的《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2號——一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中指出,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予費用化而非資本化。此外還有一個特例,即在財務會計公告第86號(sfas86,1985)中指出,內部自創計算機軟體發生的屬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應在發生當期計入損益,直到為所開發產品建立了技術可行性為止。可見美國對研究與開發費用所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基本上是費用化的思想。

研究與開發費用費用化主要是考慮到研究與開發費用所帶來的未來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符合穩健性原則;費用化使核算簡便,可操作性強;另外,也可給企業帶來納稅利益。同時研究與開發費用費用化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一方面,費用化不符合配比原則和權責發生制原則。雖然研究與開發費用所帶來的未來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研究與開發成功,會給企業帶來巨額的未來收益,但是全部費用化,不符合配比原則和權責發生制原則;另一方面,可能會使企業削減研究與開發支出,助長企業的短期行為,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在我國,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國有企業的管理者的報酬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經營業績相關,如果研究與開發費用費用化,勢必會造成利潤下降,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另外,從國家的角度看,還會造成稅收流失。 

2.符合一定條件的資本化 

符合一定條件的資本化即研究支出費用化、開發支出符合一定條件的資本化。資本化的理論依據:一是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區分原則,認為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應作資本支出確認;二是成本與收益配比原則,認為研究與開發收益是未來收益,其成本應與未來效益相配合。採用這種會計處理的以英國為主,還有澳大利亞、台灣、香港等。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認為,在項目的研究階段,企業不能證明存在將產生可能未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因此,該支出應在其發生時確認為費用。在開發階段,若且唯若企業可證明以下所有各項時,開發(或內部項目的開發階段)產生的無形資產應予確認: 

(1)使用或銷售,完成該無形資產在技術上可行。 

(2)有意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銷售它。 

(3)有能力使用或銷售該無形資產。 

(4)該無形資產可能產生未來經濟利益。其中,企業應證明存在無形資產輸出的市場(即不只是交易無形資產的市場)或無形資產本身的市場(即單純的無形資產市場);如果該無形資產將在企業內部使用,那么應證明該無形資產的有用性。 

(5)為完成該無形資產開發,並使用或銷售該無形資產,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它資源的支持。 

(6)對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可以可靠地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