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現金資產進行債務重組入賬價值的確定

 企業進行債務重組的具體形式,會計和稅法的規定基本一致,但在重組資產入賬價值的處理上,兩者卻有著很大的區別,特別是當以多項非現金資產進行債務重組時,重組資產入賬價值的處理在實務中還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下面,筆者通過實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甲公司欠乙公司100萬元貨款,經協商,甲公司以一批存貨和一部機器償債,存貨的賬面價值20萬元,公允價值30萬元(均不含增值稅),增值稅額5.1萬元,機器賬面價值40萬元,公允價值50萬元(均含增值稅),償還欠甲公司貨款。 

 乙公司的會計處理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以下簡稱《準則》),債權人各項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應以各項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占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進行分配來確定各項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但是由於與存貨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而固定資產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可以抵扣,因此對於各項非現金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實務中就產生了“先稅後分”與“先分後稅”兩種觀點。目前的《準則》講解及cpa教材採用的是“先稅後分”的觀點。根據這種觀點,資產待分配價值為:100-5.1=94.9萬元,存貨入賬價值:94.9×30/(30+50)=35.6萬元,機器入賬價值:94.9×50/(30+50)=59.3萬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庫存商品 35.6萬元

固定資產 59.3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5.1萬元 

 貸:應收賬款100萬元 

 這樣處理的結果是,將本應由存貨承擔的增值稅先在可分配金額中扣除,再以扣除後的餘額在存貨和固定資產之間進行分配。而實際上固定資產也是含稅的,只是不可扣除罷了。以稅法的規定來進行會計處理,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而“先分後稅”法分配的第一步結果,存貨與固定資產分配的價值都是含稅的,由於存貨的進項稅額可以扣除,再以存貨的含稅價減去可扣除的進項稅額後的餘額作為存貨的入賬價值。這樣的處理顯然更合理。即:資產待分配價值:100萬元,存貨含稅價值:100×35.1/(35.1+50)=41.2萬元,存貨入賬價值:41.2-5.1=36.1萬元,機器入賬價值:100×50/(35.1+50)=58.8萬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原材料(或庫存商品) 36.1萬元 
   
固定資產 58.8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5.1萬元

 貸:應收賬款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