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稅收與會計制度差異分析

    一、固定資產稅收與會計制度的差異 

固定資產的稅收與會計制度差異集中體現在計價差異、價值轉移差異兩個方面。

(一)固定資產的計價差異


企業會計制度和稅法對固定資產取得時的初始成本,都規定應當按照實際成本入賬。除債務重組、企業合併、分立等改組以及通過非貨幣性交易取得的固定資產的初始成本,稅法規定與會計制度不同外,在一般情況下,兩者基本一致。

1.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稅法規定必須按契約、協定確定的合理價格或者評估確認的價格確定,對投資獲得的固定資產的價值應當符合實際價值,不能完全按投資雙方確認的價值為標準,而企業會計制度完全按投資者確認價值作為固定資產的原值。

2.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稅法按照租賃協定或者契約確定的價款,加上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安裝調試費,以及投入使用前發生的利息支出和匯兌損益等的價值計價。企業會計制度則規定“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入賬價值。如果融資租賃資產占企業資產總額比例等於或小於30%的,在租賃開始日,企業也可按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3.企業接受的以債務人非現金資產抵債方式取得或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固定資產。稅法對此尚無明確規定,一般應比照購人的固定資產處理,即以取得的實際成本作為固定資產原值。企業會計制度則按換入固定資產的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原值。

(二)固定資產價值轉移差異

固定資產的價值轉移是固定資產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價值轉移,包括折舊、修理和更新改良、轉讓清理及實質性損害中的損失等。

1.折舊差異。影響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四個因素,計提折舊基數、折舊年限、淨殘值、折舊方法,在會計和稅務處理上都存在差異。

計提折舊基數就是可以折舊的成本,包括前面的計價差異以及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範圍差異。後者在企業會計制度與稅法上基本相同,差別主要在於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方面,會計制度規定應計提折舊,而稅法規定原則上與取得總收入無關的固定資產折舊不得扣除。

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的差異。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確定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淨殘值,並沒有明確規定最低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率,而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稅法則明確規定了各類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並規定預計淨殘值率不得高於原值的5%。對促進科技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於振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鹼等強烈腐蝕狀態的機器設備,確需縮短折舊年限,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逐級報省級稅務機關批准。

折舊方法的差異。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採用直線折舊法或加速折舊法,如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餘額遞減法等;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稅法規定,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的計算原則上採用直線折舊法;對符合國家規定,確需採取加速折舊方法的,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逐級報省級稅務機關批准。

2.固定資產改良與修理的差異。會計制度規定日常修理支出,可以直接進費用;大修理費用可以採用預提或待攤的方式核算。採用預提方式的,應當在兩次大修理間隔期內,各期均衡地預提預計發生的大修理費用,並計入有關的成本費用;大修理費用採用待攤方式的,應當將發生的大修理費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攤銷,計入有關的成本、費用。稅法則與此差異較大,規定不允許預提修理支出,具體實務套用也存在較多不同。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其增計後的金額不應超過該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對於改良支出需要資本化和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則有兩種情況,一是尚未提足折舊下,可增加固定資產原值,並適當延長折舊年限,計提折舊;二是已提足折舊下,作為遞延資產,在不短於5年的期間內平均攤銷。固定資產裝修費用,符合可予資本化原則的,應當在“固定資產”科目下單獨設定“固定資產裝修”明細科目核算,並在兩次裝修期間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方法單獨計提折舊。如果在下次裝修時,該項固定資產相關的“固定資產裝修”明細科目仍有餘額,應將該餘額一次全部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稅法對區分修理與改良有著嚴格的定量標準:發生的修理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的20%以上;經過修理後有關資產的經濟使用壽命延長2年以上;經過修理後固定資產被用於新的或不同的用途。而會計制度對此的規定主要依賴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差異。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應當在期末時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已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不再計提折舊。稅法規定,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等稅法規定可提取的準備金之外任何形式的準備金,不允許在稅前扣除,但同時還規定,如果固定資產發生永久性損壞,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調整至固定資產可回收金額,並確認損失。對於企業提取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只有發生了永久性損壞而導致的資產減值,稅法才予以確認,而且必須經過主管稅務機關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