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國際化發展對銀行監管的影響

  內容提要:近年來會計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越來越成為全球化的會計準則。會計的國際化必然會對各國經濟管理產生重要的影響,其中對銀行監管的影響尤為顯著。為有效應對會計國際化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對會計國際化發展對銀行監管的影響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協調會計與銀行監管之間的關係,保證銀行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維護銀行體系的穩定。 


關鍵字:會計,銀行監管,資本,減值準備,公允價值 

2001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完成了自身重組,重組後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iasb)積極加強了與世界各國準則制定機構的合作,歐洲委員會、澳大利亞、英國、紐西蘭、俄羅斯等國家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也給予了支持,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採取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美國也改變了以往消極觀望的態度,全方位的介入到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我國目前正在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參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抓緊建立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充分協調的會計準則體系。但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國際化發展的同時,也必然會對各使用國原有的經濟管理體系產生一定的影響和;中擊,而對銀行監管來說更為顯著。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銀行監管機構針對會計的國際化發展制定了相應的監管對策,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鼓勵各國在保持現行的資本監管框架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監管政策調整,歐洲銀行監管委員會(cebs)通過發布“監管資本的審慎過濾器”,以應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歐盟銀行監管所產生的影響。為了促進銀行監管的發展,我們有必要對會計和銀行監管的關係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銀行會計國際化會對銀行監管產生影響的緣由 

我們知道會計和銀行監管具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各自沿著不同的理論體系發展。同時兩者又是互補的,銀行監管過程中需要藉助會計數據信息,而銀行監管能夠有效彌補會計信息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於巨觀經濟管理部門更加全面地了解銀行機構的經營狀況。由於會計和監管的目標不同,兩者在對銀行的業務規範上必然會產生分歧,而監管對會計的天然依賴性決定了兩者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矛盾與摩擦。 

1.會計目標。會計目標在實務中主要表現為會計準則的制定目標,目前會計學界對於會計準則制定目標方面傾向於信息“中立性”的觀點。“中立性”觀點認為,會計信息應該與所反映的客觀經濟事實的價值運動相一致,不帶有任何的個人偏見。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第2號概念公告中也將“中立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構成內容,並指出“中立性”是指“報告的信息不帶有達到預定目標或導致特定行為模式的偏見”。國際會計準則將“中立性”作為財務報表的重要質量特徵,並認為,“財務報表內包含的信息要可靠,就必須中立,也就是不帶偏向的。如果財務報表通過選取和列報信息去影響決策和判斷,以求達到預定的效果或結果,那財務報表就不是中立的。”因此,“中立性”是會計學界的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最基本要求,是評判會計準則質量的重要衡量指標。

從企業契約理論的角度來看,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利益相關者一致選擇的結果。如果會計規則能夠代表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那么,它必定是信息“中立”的。因為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始終處於矛盾的狀態之下,而會計信息又是企業利益分配的重要依據,在這種利益衝突與協調以及契約自由與平等的作用下,利益相關者最終的選擇只能是真實反映客觀事實的會計信息,即中立的會計信息。任何不中立的會計信息,它必定會給某些利益相關者造成損害。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所謂會計信息“中立性”就是企業所披露的信息是能夠客觀反映經濟事實的,並且信息不帶有達到預定目標或導致特定行為模式的偏見。 

2.銀行監管目標。《巴塞爾新資本協定》規定,銀行監管的目標是通過對銀行提出統一的資本金要求,促進國際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和銀行國際競爭的公平性。我國的《銀監法》對金融監管的目標也做出了明確規定,“金融監管的目標是為了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督管理,規範監督管理行為,防範和化解銀行業風險,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健康發展。”而銀行監管的目標決定了監管更趨向於對銀行保守的評估,更關注未來,以前瞻性和風險性為本,更為強調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因此,銀行監管的目標本身不是“中立性”的,並帶有達到促進銀行體系的穩定、防範和化解銀行業風險,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利益的預定目標,期望能夠導致銀行注重風險管理,維護金融穩定的特定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