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是一種“社會公共產品”,其質量高低不僅影響到與企業有利益關係的投資者、債權人等群體的經濟利益,而且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但是,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大量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我國市場經濟建設與發展。有效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成為我國會計界、經濟界乃至我國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國著名會計學家楊時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亂計先亂,天下欲治計乃治”精闢見解,警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問題。 

一、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及危害 

 
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狀況.在由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期間,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突出表現為:
 
1.原始憑證虛假。有些單位的原始憑證要素填寫不完整、不規範,使收支的資金渠道不能明確地劃分,混淆了成本和專項基金的界限,甚至開具假髮票,虛列經濟事項,致使單位經費超支或成本虛增,使一些非法的收支變成“合法”的收支。
 
2.財務賬目管理混亂。在會計賬簿設定和會計科目的使用上,沒有嚴格按照財政部的有關規定來設定,會計核算缺乏系統性,賬目混亂,賬證、賬賬、賬表、賬實嚴重不符。
 
3、虛列成本,虛計收入。人為調節會計報表及會計處理方法,以計畫數、預算數代替實際數,造成會計報表失真現象,安然公司的破產以及瓊民源、鄭百文、銀廣夏等造假典型案例的產生,都說明了會計報表嚴重失真已成為相當普遍的問題。
 
4.資產、收入、負債、成本費用失真。﹁是資產不實。一些單位違反會計制度,不按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性原則、謹慎性原則核算,不按規定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按規定攤銷預提費用,也不定期對存貨進行盤點,對壞賬也不按規定轉銷,造成虛增資產。二是收入失真。採取虛列收入空掛應收款、截留、轉移等做法,人為調節收入,掩蓋了單位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致使收入流失,會計信息失真。三是負債登記不全。大量負債游離賬外,形成賬面負債不完整。有的單位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靠賒欠來維持,靠借貸來完成經濟指標,這些債務採取不入賬的做法,形成賬外負債;有的領導在既無資金渠道,又無資金來源的情況下,為搞“形象工程”,大搞基本建設,形成大量賬外工程欠款。四是成本費用失實。原始發票的虛假是成本費用不實的最主要原因。在會計核算中採取支出掛賬,不列當期成本費用的做法,或多攤多提費用,截留利潤,偷逃稅款,私設“小金庫”,搞賬外行為等等,造成成本費用不實,隱性虧損加大。
 
會計信息失真雖然能給企業帶來一時的蠅頭小利,卻給國家、社會甚至是企業自身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一是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影響和破壞了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巨觀調控措施的執行。
 
二是損害公眾利益。截留收入、虛報冒領、私設“小金庫”等舞弊行為,嚴重損害了單位和職工個人利益,特別是直接影響了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收益和債權利益,使信息風險增大,信息成本提高,常出現投資得不到回報,或回報率很低,債權人不能按時收回本息的情形。同時,信息失真會誤導社會公眾對證券投資做出錯誤的抉擇。
 
三是有損會計隊伍自身形象。少數會計人員直接參與偽造、變造虛假會計資料,降低了會計人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影響了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極大地破壞了會計隊伍良好形象。
 
四是影響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科學決策。錯誤的、不真實的會計信息,使相關部門特別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決策依據缺乏可靠性、科學性,不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做出科學正確的判斷,在巨觀管理上使企業陷入被動,長期下去,必將削弱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危及經營主體本身生存。
 
五是會計信息失真也助長了腐敗行為,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