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注會教材《會計》課程講義kj1101

第十一章 所得稅會計
第一節 所得稅會計概述
一、應交所得稅的計算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 + 納稅調整項目
(1)差異影響稅前會計利潤
 ①使稅前會計利潤減少,作為加項處理
   ②使稅前會計利潤增加,作為減項處理
(2)差異影回響納稅所得額
   ①使應納稅所得額增加,作為加項處理
   ②使應納稅所得額減少,作為減項處理
納稅調整項目:
(1)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2)永久性差異;
(3)時間性差異

二、永久性差異 
p241
永久性差異是指在某一會計期間,由於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計算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本期發生,不會在以後各期轉回。 
永久性差異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作為收益計入會計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確認為收益。這種差異應從稅前會計利潤中扣除。如國債利息收入等。
(二)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不作為收益計入會計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作為收益需要交納所得稅。這種差異應在稅前會計利潤的基礎上將其加回。如工程項目領用本企業的產品等。
(三)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確認為費用或損失計入會計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則不允許扣減。這種差異應在稅前會計利潤的基礎上將其加回。如發生的超標業務招待費等。 
(四)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不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則允許扣減。這種差異應從稅前會計利潤中扣除。

三、時間性差異 
p242
(一)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是指未來應增加應納稅所得額的時間性差異。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本期發生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本期轉回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
發生時(-),轉回時(+)
→應納稅時間性差異 
→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
發生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在"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反映;轉回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在"遞延稅款"科目的借方反映。
典型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
(1)開始計提折舊時,會計折舊小於稅收折舊
(2)投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大於被投資企業所得稅稅率,投資企業權益法核算確認的投資收益
(二)可抵減時間性差異:是指未來可抵減應納稅所得額的時間性差異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本期發生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本期轉回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
發生時(+),轉回時(-)
→可抵減時間性差異
→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
發生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在"遞延稅款"科目的借方反映;轉回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在"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反映。
典型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 
(1)開始計提折舊時,會計折舊大於稅收折舊
(2)計提的各種資產減值準備(可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壞賬準備除外)。
(3)開辦費攤銷
(4)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攤銷
(5)售後回購業務
(6)或有事項確認預計負債業務(實際發生支出時不能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除外)
時間性差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企業獲得的某項收益,按照會計制度應當確認為當期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需待以後期間確認為應稅所得。如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對長期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的企業,應在期末按照被投資企業的淨利潤以及投資比例確認投資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如果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大於被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的利潤要補交所得稅,這部分投資收益補交的所得稅需待被投資企業實際分配利潤或於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利潤時才計入應稅所得,從而產生應納稅時間性差異。這裡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是指未來應增加應稅所得的時間性差異。
(二)企業發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按照會計制度應當確認為當期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需待以後期間從應稅所得中扣減。如產品保修費用,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可於產品銷售的當期計提;但按照稅法規定於實際發生時從應稅所得中扣減,從而產生可抵減時間性差異。這裡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是指未來可以從應稅所得中扣除的時間性差異。 
(三)企業獲得某項收益,按照會計制度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需計入當期應稅所得。如某些收益按照稅法規定在逾期一定時期後仍然未支付的,應確認為收益,計入應稅所得;但按照會計制度確定的原則,可以視具體情況於以後期間確認收益,從而產生可抵減時間性差異。
(四)企業發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按照會計制度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可以從當期應稅所得中扣減。如固定資產折舊,按照稅法規定可以採用加速折舊方法;出於財務會計目的採用直線法,在固定資產使用初期,從應稅所得中扣減的折舊金額會大於計入當期損益的折舊金額,從而產生應納稅時間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