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票據法律制度(2)

 第十二章 票據法律制度(2) 三、票據行為

(一)票據行為的概念

票據行為是指票據關係的當事人之間以發生、變更或終止票據關係為目的而進行的法律行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票據行為是在票據關係當事人之間進行的行為。

2.票據行為是以設立、變更或終止票據關係為目的的行為。票據行為是一種意思表示行為,事實行為不具備意思表示的因素,因而其不屬票據行為。

3.票據行為是一種合法行為。票據行為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合法行為,故票據行為就是一種合法行為。

(二)票據行為成立的有效條件

1.行為人必須具有從事票據行為的能力,即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所謂權利能力是指行為人可以享有票據上的權利和承擔票據上的義務的資格。所謂行為能力則是指行為人可以通過自己的票據行為取得票據上的權利和承擔票據上的義務的資格。

2.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或無缺陷,意思表示真實應是行為人的內心意思與外在表示一致,意思表示無缺陷即是意思表示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礙或欠缺。由於票據行為的特殊性,應該更注重的是票據行為的外在表示形式,即形式上的合法性。但是,《票據法》規定,以欺詐、偷盜或者脅迫等手段取得票據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於惡意取得票據的,不得享有票據權利。具體要點如下:

其一,因欺詐而取得票據的行為。這是指票據受讓人故意告知簽發人或轉讓人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簽發人或轉讓人作出錯誤的出票行為或轉讓行為。由於簽發人或轉讓人受矇騙而不知真實情況,作出的票據或轉讓行為並不是其真實意思的反映,故其是無效的。

其二,因偷盜而取得票據行為。這是指行為人在票據權利人或票據保管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其票據而占為己有的行為。實際上,票據權利人並未作出任何轉讓票據的意思表示,當然非法占有人取得票據的行為也就不能成為有效的行為,不受法律的保護。

其三,因脅迫而取得票據的行為,這是指行為人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其他組織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思表示而簽發或轉讓票據的行為。

其四,因惡意而取得票據的行為。這是指票據取得人明知票據轉讓者在權利上的瑕疵,沒有處分、轉讓票據的權利,仍受讓其票據的行為。但是,如果票據取得人不知道或者不可能知道票據轉讓者存在權利上瑕疵,沒有處分、轉讓票據的權利而受讓其票據,根據民法理論中善意取得原則,只要票據形式合法,該票據取得人獲得的票據即受法律保護。

除上情形之外,根據《民法通則》第58條之規定,行為人之間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其行為無效。這亦適用票據行為。

3.票據行為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需要明確的是,這裡所指的合法主要是指票據行為本身必須合法,即票據行為的進行程式、記載的內容等合法,至於票據的基礎關係涉及的行為是否法,則與此無關。

4.票據行為必須符合法定形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關於簽章。在票據上,簽章是票據行為生效的一個重要條件。我國《票據法》第7條第一款規定:“票據上的簽章,為簽名,蓋章或者簽名加蓋章。”這就是說,簽章既包括簽名,也包含蓋章,這是我國票據法上一個特有的概念。具體來說,行為人在票據上籤章,可以採用簽名,蓋章或者簽名加蓋章的其中之一。票據上的簽章是票據行為表現形式申絕對應記載的事項,如無該項內容,票據行為即為無效。關於票據的簽名,《票據法》第7條第3款規定:“在票據上的簽名,應當為該當事人的本名。”《票據法》第7條第2款規定:“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據的單位在票據上的簽章,為該法人或者該單位的蓋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的代理人的簽章”。根據該規定,法人和其他單位的簽章必須同時採用兩種方式,即該法人或該單位的蓋章和該法人或該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的代理人的簽章。這是法律規定的特定要求,否則,票據行為就產生效力。從票據行為來看,蓋章應為該法人或其他單位的公章或者財務專用章。從簽章的責任來看,如果僅有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的代理人的簽章,而沒有該法人或者該單位的簽章,那么,該簽章人應自負票據責任。

其二,關於票據記載事項。票據記載事項一般分為絕對記載事項、相對記載事項、任意記載事項等。絕對記載事項是指票據法明文規定必須記

載的,如無記載,票據即為無效的事項。相對記載事項是指某些應該記載而未記載,適用法律的有關規定而不使票據失效的事項。任意記載事項是指票據法規定的當事人任意記載,一旦記載即具有法律效力的事項。各類票據共同必須絕對記載的內容:票據種類的記載,即匯票、本票、支票的記載。票據金錢的記載。《票據法》第8條規定:“票據金額以中文大寫和數碼同時記載,二者必須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據無效。”票據收款人的記載。年月日的記載。

票據行為只有同時具備以上四個條件,才能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