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票據法律制度(5)

第十二章 票據法律制度(5) (五)保證

(1)保證的概念、當事人及格式

此處的保證即是票據保證,即為票據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以擔保特定債務人履行票據債務為目的,而在票據上所為的一種附屬票據行為。

保證的當事人為保證人與被保證人。保證人由匯票債務人以外的他人擔當,是指票據債務人以外的,為票據債務的履行提供擔保而參與票據關係中的第三人。已成為票據債務人的,不得再充當票據上的保證人。保證人應是具有代為清償票據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國家機關、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被保證人是指票據關係中已有的債務人,包括出票人、背書人、承兌人。票據債務人一旦由他人為其提供保證,其在保證關係中就被稱為被保證人。

保證的格式是指在辦理保證手續時需要在匯票上記載的事項和如何記載該等事項。在辦理保證手續時,保證人必須在匯票或粘單上記載下列事項:(-)表明‘保證’的字樣;(二)保證人名稱和住所;(三)被保證人的名稱;(四)保證日期;(五)保證人簽章。另外應注意以下問題:

1、票據保證必須作成於匯票或粘單之上。

2、票據保證記載的事項,有絕對應記載事項和相對應記載事項。其中絕對應記載事項包括保證文句和保證人簽章兩項;相對應記載事項包括被保證人的名稱、保證日期和保證人住所。

3、保證的記載方法。如果是為出票人、承兌人保證的,則應記載於匯票的正面;如果是為背書人保證,則應記載於匯票的背面或者粘單上。

4、保證不得記載的內容。保證不得附有條件;附有條件的,不影響對匯票的保證責任。即保證是無條件的,不得附加任何條件。票據法規定保證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無效,保證本身仍然具有效力,保證人應向持票人承擔保證責任。

(2)保證的效力

保證人必須對保證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

1.保證人對合法取得匯票的持票人所享有的匯票權利,承擔保證責任。但是,被保證人的債務因匯票記載事項欠缺而無效的除外。

2.共同保證人的責任,共同保證是指保證人為二人以上的保證。

3.保證人的追索權,這是指保證人在向持票人清償債務後,依照法律規定取得持票人對被保證人及被保證人之前手的償還請求權。

(六)付款

(1)付款的概念

付款是指付款人依據票據文義支付票據金額,以消滅票據關係的行為。

(2)付款的程式

付款的程式包括提示與支付。

(3)付款的效力

付款人依法足額付款後,全體匯票債務人的責任解除。付款人依照票據文義支付票據金額之後,票據關係隨之消滅,匯票上的全體債務人的責任便予以解除。但是,如果付款人未盡審查義務而對不符法定形式的票據付款,或其存在惡意或重大過失而付款的,則不發生上述法律效力,付款人的義務不能免除,其他債務人也不能免除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