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整理註冊會計財務成本管理輔導(十四)

第十三章 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原則(4)
經濟原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因缺少控制而喪失的收益。
二、標準成本及其制定
標準成本制定時,需分別確定各成本項目的用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兩者相乘後得成本標準。用量標準包括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單位產品直接人工工時等,價格標準包括原材料單價、小時工資率、小時製造費用分配率等。
三、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
1.標準成本是一種目標成本,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異,為標準成本差異
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準成本
=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數量-標準數量)*標準價格
=價差+量差
2.量差=(實際數量-標準數量)*標準價格
價差=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和變動製造費用的差異就價差和量差兩部分。一般情況下,價差採用實際數量,量差採用標準價格。
3.材料價差的影響因素:供應廠家價格變動、未按經濟採購批量進貨、未能及時訂貨造成的緊急訂貨、採購時捨近求遠使運費和途耗增加、不必要的快速運輸方式、違反契約被罰款、承接緊急訂貨造成額度外採購等
材料量差的影響因素:操作疏忽造成廢品和廢料增加、工人用料不精心、操作技術改進而節省材料、新工人上崗造成多用料、機器或工具不適用造成用料增加等。此外,還有購入材料質量低規格不符,工藝變更、檢驗過嚴等
工資率差異的影響因素:直接生產工人升級或降級使用、獎勵制度未產生實效、工資率調整、加班或使用臨時工、出勤率變化等
人工效率差異的影響因素:工作環境不良、工人經驗不足、勞動情緒不佳、新工人上崗太多、機器或工具選用不當、設備故障較多、作業計畫安排不當、產量太少無法發揮批量節約優勢等
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的影響因素與人工效率差異相同。
4.固定制造費用差異的分析和別的不一樣,有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兩種。
①二因素法將固定制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和能量差異
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
能量差異=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生產能量-標準分配率*實際產量標準工時
=(生產能量-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②三因素分析法分為耗費差異、效率差異和閒置能量差異。
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
閒置能量差異=(生產能量-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可看出能量差異分為閒置能量差異和效率效率
四、標準成本的賬務處理
賬務處理特點:
1.“原材料”、“生產成本”和“產成品”賬戶登記標準成本;
2.設定成本差異賬戶分別記錄各種成本差異;
3.各會計期末對成本差異進行處理(兩種):結轉本期損益法和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
對各種成本差異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如材料價格差異多採用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閒置能量差異多採用結轉本期損益法,其他差異則可因企業具體情況而定。差異處理的方法要保持一貫性,以使成本數據保持可比性。
五、彈性預算
彈性預算是企業在不能準確預測業務量的情況下,根據本、量、利之間有規律的數量關係,按一系列業務量水平編制的有伸縮性的預算。
一)特點:是按一定業務量水平編制的;按成本的不同性態分類列示。
二)彈性預算的編制
1.編制彈性預算的基本步驟:
①選擇業務量的計量單位,要選用一最能代表本部門生產經營活動水平的業務量計量單位。
②確定適用的業務量範圍,一般可定在正常生產能力的70%~110%之間,或以歷史上最高業務量和最低業務量為其上下限。
③逐項研究並確定各項成本和業務量之間的數量關係;
④計算各項預算成本,並用一定的方式來表達。
彈性預算的表達方式,主要有多水平法(列表法)和公式法兩種。
列表法就用插補法來計算,公式法就直接套公式來計算
三)彈性預算的運用:1。控制支出。2。評價和考核成本控制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