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整理註冊會計財務成本管理輔導(十二)

 第十一章成本計算
成本是取得資產或勞務的支出。
一、存貨成本具有特徵:
1.成本是經濟資源的耗費。2。成本是以貨幣計量的耗費。3。成本是特定對象的耗費。4.成本是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耗費。
二、成本計算制度的類型
1.實際成本計算制度和標準成本計算制度
2.全部成本計算制度和變動成本計算制度
這兩種成本計算制度的主要區別集中在固定性製造費用的處理上,即固定性製造費用是計入產品成本還是計入期間費用。
3.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和作業基礎成本計算制度
區別主要集中在間接費用的處理上。
三、成本的歸集和分配
一)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1.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屬於直接費用,直接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項目;屬於間接費用,則要採用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各種產品成本。通常採用材料定額消耗量比例或定額成本的比例進行分配。
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數量(費用)=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分配率
2.人工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屬生產車間直接從事產品人員的工資費用,列入產品成本的“直接人工費”項目,各生產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管理人員的工資和計提的福利費,列入產品成本的“製造費用”項目;行政管理人員的工資和計提的福利費,作為期間費用計入“管理費用”科目。
工資費用的分配通常採用按產品實用工時比例分配的方法。
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各種產品實用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該種產品實用工時*分配率
3.外購動力費的歸集和分配
動力費應按用途和使用部門分配,也可按儀表記錄、生產工時、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
4.製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製造費用分配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常用的有按生產工時、定額工時、機器工時、直接人工費等比例分配。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各種產品實用(定額、機器)工時之和
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種產品實用工時數*分配率
5.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通常採用直接分配法、互動分配法和按計畫成本分配法等。
直接分配法:直接將各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個受益單位或產品。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的產品和勞務,不相互分配費用。
輔助生產的單位成本=輔助生產費用總額/輔助生產的產品或勞務總量(不包括對輔助生產各車間提供的產品或勞務)
各受益車間、產品或各部門應分配的費用=輔助生產的單位成本*該車間、產品或部門的耗用量
二)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六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適用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
本月發生的產品生產費用就是完工產品的成本。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適用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或在產品數量雖大但各月之間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的情況。
本月發生的產品生產費用就是完工產品的成本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適用原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且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全部投入情況。
月末在產品可只計算原材料費用,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
4.約當產量法
約當產量是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產品的產量。
在產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時定額(材料消耗)之和+本工序工時定額(材料消耗)*50%]/產品工時總定額(材料消耗)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產成品數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產成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產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注意原材料一次投入生產的,分配時不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而在陸續投入時及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分配時,必須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