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會計師考試-稅法教材由厚變薄筆記一

近年及以後考試難度將逐年加大,主觀題比重達到50%-80%的目標,這是一種出題趨勢,還體現在題目的綜合性上,一是跨章章節,二是跨學科,與《稅法》最有可能結合出題是《會計》,目的是要考綜合考核考生的執業水平和執業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現象。
cpa考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教材本年新增的內容,99%必考
第一章稅法概論
 
本章考試分值不大,一般2分左右,但肯定考,出客觀性題。
 
一、定義
1、稅收的實質:國家為了行使其職能,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判斷題)
2、特徵: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掌握)
二、稅收法律關係(小重點)
1、構成
①、權利主體(雙主體)
a、徵稅主體:各級稅務機關、海關、財政
b、納稅主體:法人、自然人、其它組織(確認原則:屬地兼屬人)
c、稅法的重要特徵:征、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但它們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權利和義務並不對等。
③、客體:就是徵稅對象。
②、內容:就是權利主體所享有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稅法中最實質的東西、靈魂
******納稅義務人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有:(復選題)理解意思即可,不需要背
權利:—多繳稅款申請退還權(vat,營業稅,消費稅可以自結算繳納之日起3年內申請退還,所得稅只能抵繳!);—延期納稅權;—依法申請減免權;—申請複議和提起訴訟等。(“低聲下氣”的權利)
 義務:—按稅法規定辦理稅務登記;—進行納稅申報;—接受稅務檢查;—約法繳納稅款等。
2、產生、變更、和消滅
注意:由稅收法律事實來決定,稅法只是前提條件,它不產生具體的稅收法律關係
三、主要構成要素
1、納稅義務人。即納稅主體,是指一切履行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不對負稅人作具體規定(納稅義務人,不一定是負稅人,eg.vat最終消費者為負稅人。)
2、徵稅對象。即納稅客體,是區分不同稅種的主要標誌
我國現行稅收法律、法規都有自己特定的徵稅對象,eg.企業所得稅的徵稅對象是應稅所得;vat的徵稅對象就是商品勞務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額。
3、稅目:徵稅對象的具體化
4、稅率:
①、比例稅率:vat(增值稅英文縮寫)、營業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
②、定額稅率: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
③、超額累進稅率:個人所得稅(注意區別:800是免徵額,不是起征點)
④、超率累進稅率(按相對數劃分):土地增值稅
5、納稅環節
6、納稅期限:注意區分幾個概念:計算期限、申報期限、繳款期限(=納稅期限)。
7、納稅地點:
8、減免稅
四、分類(注意!!各種分類方法的交叉出題)
1、按照稅法的基本內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為:
稅收基本法: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制定。
稅收普通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徵收管理法等
2、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
①、實體法。確定稅種的立法,主要是規定8大要素。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②、程式法,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稅收征管法、納稅程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
3、按稅法徵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
①、對流轉額課稅的稅法。包括vat、營業稅、消費稅、關稅等。
②、對所得額課稅的稅法。企業所得稅、涉外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③、對財產、行為課稅的稅法:房產稅、印花稅等
④、對自然資源課稅的稅法。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4、按稅收收入歸屬和征管許可權不同:
①、中央稅:消費稅、關稅
②、地方稅:城建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③、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