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會計師考試-稅法教材由厚變薄筆記二

第二章增值稅法
 
本章是稅法的重點中的重點,考分一般占有15分左右,多出計算、綜合題,客觀性題更不在話下,並且常常與消費稅、所得稅等綜合出題,更加大了難度。
 
一、增值稅的定義
從計稅原理而言,是對商品生產和流通中各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附加值進行徵稅。
二、徵稅範圍
1、銷售或進口(判斷標準:有報關手續)的貨物,指有形動產(注意:房產就不是),包括電力、氣體、和熱力。
2、提供加工(嚴格限制在委託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修理修配勞務(使貨物恢復原狀和功能的業務。注意:是修理動產,不是改良和製造不動產)
3、特殊項目。(客觀題)
①、貨物期貨交vat,在實物交割環節納稅。(非貨物期貨(買賣契約)交營業稅)
②、銀行銷售金銀業務,交vat。(銀行也交營業稅!)
③、典當業的死當銷售業務和寄售業代委託人銷售物品,交vat。98年以後按4%徵收。
④、集郵商品的生產、調拔以及郵政部門以外的單位個人銷售,交vat。(郵局賣,則交營業稅) 
 4、特殊行為
①、視同銷售(各種題型都可能考到,熟練掌握)。
a、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
兩種形式:a.支付手續費方式、 b.返還一定金額。——一定要在得到代銷清單後開出vat專用發票。
b、銷售代銷貨物
特例:收取手續費方式雙重徵稅:既對銷售額徵vat,又按手續費交營業稅
c、設有兩個以上機構並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至其他機構用於銷售(用於生產就不算),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
d、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無論作何用途,一律視同銷售
e、外購的貨物:對外使用(包括投資、分配和無償贈送)時,作銷售計算銷項;對內使用(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和福利等),作進項稅額轉出(請注意各章中提到的所謂“非應稅項目”;在vat章中,指的是交營業稅的項目和在建工程;而在營業稅章中,“非應稅項目”就是指交vat的項目。)
eg.購進貨物200萬元,付vat進項34萬,其中50%作為投資,視同銷售,可以抵扣vat;50%用於福利,進項vat要轉出。
②、混合銷售:從事生產批發零售的,視為銷售貨物。(後面再說)
③、兼營非應稅勞務:不能準確核算銷售額和非應稅勞務的營業額的,一律徵收增值稅。(後面再說)
 5、其他征免稅的有關規定(有變化!)
 a、校辦企業生產應稅貨物,凡用於本校教學、科研方面的,經審核,免vat。
 b、一般納稅人銷售自開發軟體產品,先按17%征,對實際稅負超3%的部分即征即退(new!!退稅款不再規定時限和用途了)變化!!
算法:實納vat/年銷售收入-3%,不一定是退14%,因為實納稅額不定
 c、一般納稅人銷售自產的集成產品,2002.01.01-2010.12.31,先按17%征,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征即退,用於研發產品和擴大生產(這個有時間限制和用途限制)變化!!
 d、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單位
a、未經央行批准的(稅務不承認為融資租賃,按經營租租憑或銷售對待)
—轉移所有權的,(出租方)要交vat;
—收回融資設備的,交營業稅。
b.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不交vat ,(按金融業征營業稅)
e、轉讓企業內部產權涉及的應稅貨物的轉讓,不徵收增值稅。
f、教材其它5、6、7、9條是新的,看兩遍吧,有點印象就行了。
三、一般納稅人 & 小規模納稅人的認定
1、從事批發零售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180萬,一律不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硬指標)
2、而生產性企業和提供勞務企業,或兼營批發零售的,年銷售額<100萬元,但≥30萬元,有會計、有賬、能正確計算進項、銷項和應納稅額,可認定為一般納稅人。
3、個人、非企業單位、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無論銷售額,視同小規模納稅人。
4、從2002.01.01起,對從事成品油銷售的加油站,一律按一般納稅人徵稅。(新增!!)
5、銷售免稅貨物納稅人不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手續
四、稅率的確定(考試時,如果沒給稅率,但給出具體商品名稱,這時需自己判斷稅率)
1、兩檔稅率:
基本稅率17%
低稅率13% 
 (掌握27頁基本的六項。對農產品按13%徵收是指初級產品。eg.水果征13%,而水果罐頭要按17%征。金屬礦/非金屬礦採選產品、煤炭為13%)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免徵增值稅。
2、兩檔徵收率:
小規模商業企業4%
小規模非商業企業6%
注意:一般納稅人特殊行為採用簡易徵收辦法時,也會採用徵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