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考試綜合指導:威廉·配第稅收思想

   威廉·配第(1623~1667)是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也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他的代表著作有《賦稅論》、《政治算術》、《貨幣略論》等。基本理論觀點有:(1)關於賦稅的來源。配第的經濟思想就是所謂的“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他認為社會財富的真正來源是土地和勞動,而課稅的最終對象也只能是土地的地租及其派生收入。他把地租看成是剩餘勞動的產物,從而也是賦稅的最終源泉。(2)關於稅收的經濟影響。威廉·配第在《賦稅論》和《政治算術》中深刻分析了稅收與國民財富、稅收與國家經濟實力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國民財富的增減是賦稅經濟效果的主要標誌。他說,如果對從事生產和貿易活動給社會增加物質財富的人徵稅,社會的財富就會減少;相反,如果對不生產任何一種物質財富或對社會有實際價值的物品的人徵稅,並將稅收收入轉移給前一類人,將資金用於生產領域,社會財富就會增加。他指出,政府可以運用稅收指導人們去創辦新的生產事業,增加社會財富。“如果一個國家迫使那些還沒有得到完全就業的人民從事生產那些一向從國外進口的商品,或者通過對這些人徵稅的辦法迫使這些人從事這些商品的生產,我認為,這種賦稅同樣會使公共財富增加” (《政治算術》,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35~36頁)。(3)關於稅收的原則。配第針對當時英國稅收制度的種種弊端提出了稅收“公平”、“確實”、 “便利”和“節省”四原則。他指出:“這些稅收並不是依據一種公平而無所偏袒的標準來課徵的,而是聽憑某些政黨或是派系的一時掌權來決定的。不僅如此,這些賦稅的徵收手續既不簡便、費用也不節省,它是包給捐稅承包人徵收的、而捐稅承包人又不確切知道怎樣做才算合理,就把收稅的權力層層轉包下去,以致到了最後,貧民所被課徵的金額,竟達到國王實際拿到的2倍”(同上,第72頁)。配第認為,包稅制違背了公平和確實原則;人頭稅不能按能力納稅,有失公平;在繳納方式上,只準用貨幣形式繳納稅款是不便利的,還會帶來消費。(4)關於租稅各論。配第在《賦稅論》中,分別論述了關稅、人頭稅、什一稅、國內消費稅等主要稅種。他認為,人頭稅是一種課於人身的稅制,越窮的人,稅負越重,危害性最大。關於什一稅,他認為這是聖德者對生產的果實徵收的薪俸。由於無能的聖職人員越來越多,什一稅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應逐步減輕它。關於關稅,他指出:“這種關稅,最初是為了保護進出口的貨物運輸免遭海盜劫掠而送給君主的報酬”(同上,第52頁),所以,他認為關稅是一種保險費。同時,他認為對半成品徵稅,需要增加很多官吏,容易通過行賄等走私商品以及對英國自 產而用來和外國貨交換的少數商品徵稅等是關稅的四大缺點。關於國內消費稅,配第認為,最好的課稅方法就是施行國內消費稅。他提倡面向全民的國內消費稅,認為國內消費稅可以增加向有產階級徵收的直接比例稅,而且它在英國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