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內部審計監督服務職能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也正經歷深刻的變革。作為內部審計,如何為銀行的各項業務發展建立強有力的保障,加強業務風險的管理、監測和防範服務,是審計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近幾年,許多銀行的業務信息處理手段和水平有了長足進步,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多數業務都實現了“電腦化管理”。相比之下,內部審計無論在審計信息的處理能力上、審計信息的利用方式和比例上,以及審計方法等方面都相對落後。主要表現在:
審計人員的業務知識及操作能力相對滯後,在現場工作中不能準確把握政策尺度,進而影響工作進度和審計質量;對長期積累起來的審計歷史信息和資料沒有進行系統的分類整理,並在後續審計中加以套用,造成了信息資源的限制和浪費;對所轄各機構的相關業務信息缺乏及時收集和分析手段,即非現場審計未很好的利用,致使審計人員對被審單位的經營和財務情況沒有足夠的了解,無法審前掌握被審機構的可疑風險點,從而使得審計方案做得有缺陷,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現場審計工作;審計技術、審計方法落後,在現場審計工作中還沿襲歷史的表表、賬賬、賬表、賬實核對以及審計人員的經驗等方法,可能達不到預期的審計效果;雖說審計體制改革是近幾年才開始的,但內部審計章程、準則未跟上形勢的需要,有的需要補充、完善、修改。
因此,堅持與時俱進,廣泛開展審計理論、審計內容、審計技術、審計方法的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是當前審計工作的重要內容。
審計人員必須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以發展的眼光,認真研究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推進審計理論、審計內容、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的創新,包括審計章程和準則在內的所有審計理論和審計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
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適應現代形勢的需要。作為內部審計,必須做到政策精,業務熟,跟上銀行業務的發展,只有這樣,審結人員才能做到不辱使命,才能起到審計的職能作用。
建立審計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內部審計,建立、使用高效的信息系統是充分利用審計資源,規範審計行為,加大審計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審計質量的必由之路。
研究非現場審計如何指導現場審計才能突出審計重點,節約審計成本,縮短審計時間、提高審計效率。
改進審計方法,當前要在審計理論上,全面推行風險導向審計和引入管理審計,努力提高審計工作的附加值;在審計技術上,要積極探索審計信息的自動化管理,適時開發計算機套用軟體模組;在方式方法上,積極實踐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的有機結合,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在審計內容上,積極介入各項金融新產品的研發,在產品推向市場後實施跟進審計,拓展審計業務領域。
完善、充實內審內容,加強基礎工作,提高審計質量。從內容上對審計章程、準則不適應現在審計部分進行研究、改進、充實、完善。一要研究完善如個人銀行業務與會計部分的審計要點;二要對離任或任期的報告部分,按經營增加值考核。在審計項目程式準則中,對審計組工作的考證內容中,沒有關於審計檔案質量的考證要求。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需將審計檔案質量納入對審計組和審計人員工作的考證範疇內,以全面地反映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
利用審計辦的優勢,為各基層行的發展獻計獻策,寓監督於服務之中。通過近幾年的審計,哪個行的經營如何,經營中採取了什麼措施,充分利用了總分行的什麼政策,尤其在發展上各行的長處,要很好地總結,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等形式傳達,與被審行建立服務關係,為其發展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