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內部審計的幾點對策

一是完善法律法規制度
美國法律規定,凡對外發行股票的企業都要成立內部審計機構。新加坡《公司法》規定,每個較大的公司都要設立審計委員會。西方已開發國家對內部審汁在法律上均有相似的規定。而在我國,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體現現代企業制度的法規,都沒有對內部審計作出專門的規定,更沒有單獨的內部審計法律規定。即使以前按照《審計法》規定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在進行現代化企業改造後,有的內部審計機構不但沒被加強,反而被削弱,甚至被取消。另外,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與否、審計人員的任用、審計目的及實施手段等都直接受投資人的水平、好惡、習慣、作風的影響,致使內部審計地位較低,獨立性、客觀性受到很大的影響。
內部審計法律制度的空缺是造成我國目前現代企業制度中內部審計機制不健全的根本原因。因此,應儘快完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制度,以法律法規形式對內部審計作出強制性的明確規定,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二是加強政府及行業協會對內部審計的支持和指導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將不再直接插手管理現代企業,政府不再是企業資源配置的主體,也不再為企業制度制定模式,但政府要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規範的制度空間。目前,我國企業之間缺乏交流,缺乏有權威的行業協會的支持和指導,各企業對於內部審計的認識不同,內部審計的地位和獨立性以及審計目標、審計重點、審計範圍、審計方法各不相同,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不干涉企業內部管理和獨立經營的前提下,政府和行業協會應採取適當的方式,積極鼓勵、支持企業搞好內部審計,協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使內部審汁得以規範、健康地發展。
三是明確審計目標,擴大審計範圍
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內資企業由於投資人及高級管理人員對內部審計的認識不足,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內部審計的目的基本上還停留在查錯防弊上,審計的範圍僅局限在財務收支審計方面。現代內部審計的目標已不僅是查錯防弊,而是向真實性、合規性和效益性並重的方向發展。因此,內部審汁應擴大相應的審計範圍,由財務收支審計向以內部控制為重點的包括內部控制評審、風險評估與防範及如何提高經濟效益等綜合性基礎審計的方向發展。
四是提高審計人員業務素質,改進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
現代企業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內部審汁人員,他們不但要熟悉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和整體運作,而且要熟悉會計業務,了解本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更要掌握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因此,企業及行業協會,要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養,建立健全內部審計人員的考核標準體系。作為內部審計人員本身也要加強學習,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
內部審計應加強與國際內部審計的交流與合作,推動與國際內部審計的接軌。在審計方法上應改進落後的審計方法,建立起以內部評價為基礎的審計方法體系。同時加快計算機電算化這一審計手段的套用,提高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將內部審計和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管理相結合,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客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