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6成北京畢業生寧失業不下基層

  近日,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對本市高校已就業、未就業的畢業生和即將畢業的在校生的就業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一半的北京市高校畢業生實際收入低於期望值,六成高校畢業生即便畢業時在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願意到基層、偏遠地區及中小城市去就業。

畢業生寧可失業也不下基層,這可不是好事。因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和偏遠地區就業,是解決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有效途徑。既支援了基層和偏遠地區的發展,又減輕了北京的就業壓力。但是不是應該先搞清楚六成高校畢業生即便畢業時在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願意到基層、偏遠地區及中小城市去就業的具體原因呢?

首先說,北京的機會要多的多。雖然說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不高,但就業率不高並不等於總也不能就業。而北京的就業機會相對來說還是很多的,頂多也不過就是降低一下自己對崗位要求的標準而已唄。那么多農民工在北京都能夠找到賺錢的機會,自己如果肯出力的話,又能差到哪去呢?

其次,基層就業也並不容易。時下,確實有一部分畢業生到基層到邊遠地方去了,但他們大都是政府安排去的(比方“三支一扶”),他們到農村去是有時間限制的(3年)不說,在政策上還是有很多保障的,但目前想採用這種方式到農村去已經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了,那也是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競爭也可謂是相當的激烈,比方到北京的農村去當村官就是如此。但如果你自己到基層去,事情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你以為基層找工作就容易呀?某些基層機關進人靠的主要是領導的一支筆,前一階段出現的假縣委書記把30多人“簽”進機關的事情就足以說明問題。想靠公平競爭獲得工作機會在某些地方也還是比較難的,如此這般,為什麼不留在大城市呢?

再其次,北京的收入高。雖然說收入高支出也高,但在大城市生活和在小城鎮生活能一樣嗎?前一階段有一地處非大城市的廠長因為自己開出“高工資”而招不到大學生憤憤不平,他說“我們給大學生開出了每月1300元的工資還沒人報名,可我們單位的科技幹部每月工資才1500元呀。”但他咋就不想想呢,現在念大學就得5萬元,要是價格稍高一些的可能就得10萬元了,而你開出的這個工資雖然在當地似乎是不低了,但相對於念大學的投入來說,高嗎?而儘管說在大城市就業可能還掙不到這些錢呢,但那是開始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大城市收入提高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但在你那裡,就算是當上了科級幹部不也就每月1500元嗎?

事實上,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到基層和邊遠地方去,一是由於目前的學費太高,到邊遠地方去就是更虧本的“買賣”了。二是缺少政策上的扶持,到基層不論是想就業還是想創業,都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而這些是大學畢業生們能改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