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中的羅亞爾現象

  總統大選也是候選人形象比賽大會。羅亞爾是法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問鼎總統寶座希望極大的女性候選人,她的形象自然特別受到注意,從髮型服飾到婚姻、家庭和子女,比男性候選人多了許多得交待過關的項目。儘管時事分析家一再提醒,這涉及了私生活,他人無權過問,大家依然抱著濃厚的好奇心,打量瑟果蘭·羅亞爾的紅色高跟鞋,研究她和社會黨第一書記霍朗德之間既是四個孩子的父母,也是政治事業夥伴的“非婚現代夫妻”關係,甚至在茶餘飯後猜測她是否另有情人。

女性登上政治頂峰,擔任國家或政府領導人大有前例可循:從德國的默克爾、賴比瑞亞的埃倫·詹森-瑟利夫、智利的巴琪萊米歇爾-巴切萊特,到芬蘭的哈洛楠塔里婭·哈洛寧。爭奪總統或總理職位不同於議會選舉,沒有任何保障名額的優待可言,這種真槍實彈的硬碰硬反映了一個現實,便是選民不再將性別弱勢視作競選總統的障礙。

法國的羅亞爾又是這種新現實之中的一個特例。這位波瓦杜-夏朗特區議會議長容貌秀麗,身材好,而且經常露出燦爛的笑容。從法國到英美的媒體都注意到她既非“鐵娘子”柴契爾夫人那樣帶著陽剛之氣,也不像默克爾“一個禮拜只笑一次”。看膩了諸男性領導人,羅亞爾讓人耳目一新。她也有句話喜歡掛在口上:“不受拘束是我力量的來源,與眾不同是我的護身符。”

羅亞爾深知自己的魅力何在,身為一個漂亮年輕(看來遠不到實際的53歲)的女性政要,她不談女權主義,相反儘量利用女性優勢和特質,碰到記者刁難的問題,她說:“如果我是個男的,您這么問我嗎?”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外柔內剛,鬥志旺盛,懂得如何塑造形象,吸引普羅大眾基層選民和懷抱理想的青年人,她主張“參與式民主”,要真正還政於民,打破“政治精英不知民間疾苦”的成見。

在“參與式民主”的原則下,羅亞爾將“聆聽民意”作為競選日程的第一個階段,表示要到2月21日時才發布大選政綱。本來就認為她“走不遠的”,懷疑她根本沒有施政綱領的人此時更忍不住,開始批評她虛有其表。在執政黨“人民運動聯盟”主席薩科奇正式提名大會後,羅亞爾的民調聲望首次下降,預測在第二輪投票時以48%得票率敗給薩科奇(52%)。有分析人士指出,羅亞爾在到目前為止的上一個階段中代表了左派選民的意見,以及左派之外的、其他認為她和法國人民之間直接關聯、擁有共同價值觀的選民,這些都形成她獨特的個人風格。但她最近和社會黨第一書記霍朗德在稅制改革上看法歧異,以及兩人共有的家庭財產超過76萬歐元,必須繳納“財富團結稅”的內幕訊息被民聯議員公布開來,和她左派候選人的形象牴觸。一個原本在民意波濤托載之下,超然黨外的候選人至此回到社會黨的內部辯論和有關個人財產的政治暗流所引發的爭論之中。

社會黨第一書記霍朗德照理是該黨的總統大選當然候選人,羅亞爾在民意支持下贏得黨內初選,他慨然退讓。這次他突然公開主張對月薪淨入超過4000歐元提高稅率,和女候選人“將不會有任何新稅制來打擊工作士氣”的承諾唱反調。《世界報》網站上很多讀者說,霍朗德也許是嫌羅亞爾不談政綱的第一階段為時過久,再就是,他心底下始終認為,今天站在社會黨候選人位置上的,應該是他自己。

羅亞爾1月18日宣布對助選團發言人蒙特鮑“罰黃牌”,停職一個月。和霍朗德向來關係不是很好的這位議員前一天在電視四台上說:“羅亞爾唯一的缺陷,便是她的伴侶霍朗德。”這多半是事實,但怎能由發言人拿來當作幽默?

這些“事故”使羅亞爾上升的氣球開始漏氣,但一如民調專家分析,薩科奇並不能從中得利,民聯候選人就任大會的鋪張和壯觀反而凸顯出他和人民之間的距離,讓人感覺在國家和未來總統之間隔著民聯這個政治大機器。而羅亞爾直到最近這兩天一直被預測在第二輪投票中擊敗薩科奇,是靠了她在政綱內容之外的精神層面上和人民的契合。現在她為無意逃避財富稅辯解,讓人感覺她也不過是以政要們的慣用手法來脫套。她刻意塑造的超然母性形象因而動搖。但離選舉還有一段時間,若社會黨人重新凝聚力量,齊整步伐,事情尚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