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對大學生“回爐”大驚小怪

  近日一則新聞《大學生讀中專,尷尬了誰?》引起筆者注意:上完大學,接著花兩年或更長的時間去拿技校的“中等學歷”,這在過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最近卻在重慶變得普遍起來。2006年,重慶的技校(中專)新生中,有346人持有大專以上文憑。無獨有偶。大學生“回爐”上中專不僅僅是重慶的個案,在天津、浙江等許多地方,不少學生也有類似選擇。北京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系本科畢業生汪洋就是其中一位。2006年8月16日,汪洋在工作3年後,又來到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報名就讀,成為數控技術套用專業的一名中專學生。

27歲的汪洋本科畢業後,先在北京一期貨公司幹了半年,又轉投香港駐京一家燈飾公司,並很快升到了業務經理的位置。但讓汪洋苦惱的是,自己的專業知識很難用得上,工作中找不到感覺,壓力很大。2005年5月份,他辭職回到貴陽找工作。然而受所學專業限制,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相反他發現,一些技術人才卻非常搶手。幾經周折後,汪洋決定:要好好學門技術。重新“回爐”。

時下,學歷已不是大學生就業的通用敲門磚。我國的大學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過度到“大眾化教育”。大學生進入職場後,真正缺乏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實踐經驗,而實踐經驗必須由人才自己積累,大學不可能也做不到“售後服務”。隨著工作的變化和時間的遷移,一個人要想適應或勝任不斷變化的工作必須不斷充電,僅靠大學裡所學的有限知識顯然是不行的。

對於汪洋們的做法,筆者認為不值得“大驚小怪”。一紙文憑不如一門手藝。在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下,大學生通過念中專學一門技術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在就業不太順利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就應趨利避害,重新定位和調整。當然,我們也不提倡大學生都“回爐”,實際上也不可能,這是教育資源的另一種浪費。可是,對於那些就業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學畢業生,“重讀中專”具有借鑑意義,他們可以順應市場需求,面向實踐,主動充電,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只要產品適銷對路,就不愁沒有市場;只要有真本事,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