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財政》複習筆記

財政

一、財政職能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檢驗考生對財政基礎理論的理解和認識,檢驗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市場經濟與公共財政的關係、財政四大職能的程度,以提聯考生對我國財政職能的分析認識能力,增強考生對國家財政分配活動的理解。

考試內容

(一)市場經濟與公共財政

熟悉市場經濟的缺陷、熟悉市場與政府的分工,掌握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徵。

市場機制缺陷表現:不完全競爭、無法充分就業、信息失靈造成生產過剩、外部經濟的負面效應、不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難以兼顧公平和效率

原則: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政府巨觀調控起調節性作用

彌補市場失靈和滿足社會公需是政府重要職能。財政是政府實現職能的物質基礎。“公共財政”

公共財政基本特徵:

1.彌補市場失靈

2.為市場主體提供一致性服務

3.非營利性:財政收支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的特點,適合於在非盈利性領域中實現資源配置。如高速公路的修建,無償財政投資和補貼方式

4.法制化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職能

掌握財政的各項職能的基本含義、範圍和發揮職能的手段。

我國財政職能: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調控、監督管理。

1. 資源配置職能

(1) 含義和形式

最佳化資源配置:通過對資源配置結構的不斷最佳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充分發揮作用。具體地說,主要通過資產結構調整,促使最佳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地區結合和企業組織結構形成,以科學合理地運用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充分利用。

資源配置的方式:從機制角度:計畫配置和市場配置 從市場主體:企業配置、個人配置、信用配置、財政配置。

現階段,我國採取市場經濟體制,市場配置是主導配置手段,市場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計畫機制起調節性作用。

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成為資源配置的有效補充方式。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收支活動,安排調整部分社會資源,彌補市場配置缺陷,促進社會資源最佳化配置。財政不僅直接影響部分資源配置,而且通過部分的資源分配影響全社會的資源配置。

(2) 資源配置職能的範圍

財政配置資源的範圍取決於政府職能範圍。

財政資源配置範圍:

1)市場配置失效而社會需要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外交、國防、教育、環保

2)對外部效應的干預。城市綠化、森林保護、控制環境污染

3)介入自然壟斷行業。供水、供電、公共運輸4)對短缺資源進行保護或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