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中級)工商管理原理與發展指導

第一部分 工 商 管 理
一、工商管理原理與發展
 (一)管理的涵義與作用
1、管理的含義
 管理是指管理者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有組織、不斷地進行的協調活動。
(1)管理是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群體活動
(2)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協調活動
(3)管理是圍繞著一定的目標進行的
(4)管理的目的在於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提高組織活動的效率
(5)管理的對象是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
 2、管理的性質
管理活動的性質是二重的:一方面具有與組織生產力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繫的自然屬性,執行者組織生產力、協作勞動的職能;另一方面又有與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相聯繫的社會屬性,執行著維護和鞏固生產關係的職能。
(二)管理職能
1、計畫與決策
(1)計畫
 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計畫是指制定計畫、執行計畫和檢查計畫三個階段的工作過程。狹義的計畫工作就是指制定計畫。
 特徵: 目的性、主導性、普遍性、效率性
企業計畫的種類:1)按計畫內容的表現形式分類,可分為:宗旨、目標、戰略、政策、規則、程式、規劃、預算。
2)按企業管理的職能分類,可分為:生產、財務、供應、勞資、安全、人員培訓、新產品開發計畫等。
3)按計畫的內容分類,可分為:專項計畫和綜合計畫。
4)按計畫所涉及的時間分類,可分為:長期、中期、短期計畫。
計畫工作的程式: 估量機會、確定目標、確定計畫的前提、確定可供選擇的方案、評價各種方案、選擇方案、制定派生計畫、用預算形式使計畫數位化。

(2)決策
含義:就是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從兩個以上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
特徵:超前性、目標性、選擇性、可行性、過程性、科學性。
作用:1)決策是決定組織管理工作成敗的關鍵
 2)決策是實施各項管理職能的保證
類型:1)按決策的重要程度劃分為:戰略決策、戰術決策和業務決策。
 2)按決策的重複程度劃分為:程式化決策、非程式化決策。
 3)按決策的可靠程度劃分為:確定型、風險型和不確定型決策。
程式:1)確定決策目標 2)擬定備選方案
 3)評價備選方案4)選擇方案
(3)目標管理
 實施步驟: 1)目標建立 2)目標分解 3)目標控制 4)目標評定
2、組織與人事
(1)組織的涵義與類型
 涵義:從靜態方面看,指組織結構,即反映人、職位、任務以及它們之間的特定關係的網路。
從動態方面看,指維持與變革組織結構,以完成組織目標的過程。
 類型: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
(2)劃分組織部門的原則
1)目標任務原則。2)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3)分工協作原則及精幹高效原則。
4)管理幅度原則。5)統一指揮原則和權力制衡原則。6)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原則。
(3)人員配備
人員配備的任務: 1)物色合適的人選 2)促進組織結構功能的有效發揮 3)充分開發組織的人力資源
人員配備的程式:1)制定用人計畫2)確定人員的來源 3)確定備選人員
 4)確定人選 5)進行人員配置 6)進行業績考評
3、領導與激勵
(1)領導的涵義與領導方式
 領導的涵義:領導就是在一定的社會組織和群體內,為實現組織預定目標,領導者運用其法定權力和自身影響力影響被領導者的行為,並將其導向組織目標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