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工商管理衝刺:市場行銷(3)

考試目的:要求掌握生產與業務環節設計、生產與業務計畫、生產與業務控制的基本原理、思路、內容和方法,對生產業務活動進行科學分析與管理。
往年所占分值:11題,占18分左右。
一、生產與業務環節設計
1.現代生產與業務管理的4個特徵:管理範圍擴展、管理難度加大(多品種小批量成為主流)、生產與業務方式不斷革新、以計算機為代表的先進管理技術被廣泛採用。(有可能復選題)
2.不同生產類型及對生產管理的影響:見書p101頁表4-2-1。其中,不同生產類型主要指大批量生產、成批生產和單件小批生產。這張表儘可能地背下來。這些類型在成本方面從低到高、在生產設備方面從專用化到通用化、在產品設計方面從高標準化到低標準化、在生產控制方面從易到難、在經濟效益方面從好到差等等。
例:大量大批生產類型的產品設計(b)
a.“三化”程度低,零件互換性差
b.“三化”程度高,零件互換性好
c.“三化”程度高,零件互換性差
d.“三化”程度低,零件互換性好

工業企業按不同標誌區分為不同的生產類型也應注意,p100-101頁。其中的舉例尤其應重視。比如,煉油廠屬於連續生產,其工藝流程、生產設備就是固定的、標準化的,工序間沒有在制品儲存。這些都屬於連續生產的特點。
此外,還應注意:
訂貨生產方式與存貨生產方式的主要區別:(見下表)
訂貨式生產 存貨式生產
生產根據 用戶提出的具體訂貨要求 市場需求量的預測
生產管理的重點 交貨期 產、供、銷之間的銜接
庫存 無 有
組織生產 按期 按量
 3.狹義生產能力的概念:企業在一定的生產組織技術條件下,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生產性固定資產(指計畫期內用於生產的全部機器設備的數量,廠房和其他生產用建築面積,不包括已報廢的、不配套的、封存待調的設備和企業備用的設備,也不包括一切非生產用的房屋面積和場地)所能生產某種產品的最大數量或所能加工處理某種原材料的最大數量。
影響企業生產能力的因素:固定資產數量、固定資產的工作時間、固定資產的生產效率(常用指標有單位機器設備的產量定額、單位產品的台時定額、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的產量定額或產品生產面積占用額)。(可能出復選題。)
注意:生產單一品種產品的企業的生產能力計算公式如下:(可能計算題)
生產能力=設備台數×單位設備的有效工作時間×單位設備單位時間產量定額
或:生產能力=設備台數×單位設備的有效工作時間÷單位產品台時定額
式中:單位設備用效工作時間=全年制度工作時間×每日工作小時—計畫檢修時間4.生產單位的空間布置(或設計)的三種方法: 
工藝專業化方法:生產工藝性質的不同來設定車間、工段或班組; 
對象專業化方法:在工廠內部設定一系列能單獨出產不同產品的產品中心; 
定位布置:讓產品固定在某一地點,把所需的工具、設備和技術工人送到那裡從事相應的作業。如船舶、飛機的製造等。(注意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例:按工藝專業化設定生產單位,其缺點是(c) 
a.適應市場變化能力差 
b. 不利於提高工人的生產技術水平 
c.管理工作比較複雜 
d.不利於專業化工藝管理 

5.現代生產管理方式: 
重點是準時生產方式的目標及基本方法: 
 目標:徹底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高效地生產100%優良產品,在需要的時間、按需要的數量、生產所需要的工件。 
準時生產方式的核心是適時適量生產,為此,採取的基本方法有: 
生產同步化:即各工序間不設倉庫,各工序幾乎平行進行。 
生產均衡化:即總裝配線均衡使用種零部件混合生產各產品。 
看板管理:下道工序通過看板向上道工序傳遞所需零件信息,通過控制看板數量還可控制在制品數量,實現適時適量生產。 
二、生產與業務計畫 
1.年度生產計畫與生產作業計畫的區別與聯繫:從定義入手看區別,一個是年度內的總體計畫,一個是具體到月、周、日、時的落實計畫。 
 安排進度計畫的方式:把企業全年生產任務按品種、規格、數量具體地按季、按月進行分配。 
 不同生產進度安排方式優缺點比較:(書p105) 
均衡安排:用庫存來調節季節性銷量變動, 
變動安排:生產隨市場需求量的變動而變動; 
折衷安排:介於上述兩種方式之間。 
2.期量標準:是為製造對象(產品及零部件)在生產期限及數量方面規定的標準數據,它決定了生產過程各環節之間在生產數量和期限之間的銜接,保證了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和均衡性,是編制生產作業計畫的重要依據。重點掌握以下幾個概念: 
批量的概念:相同產品(或零件)一次投入和出產的數量。 
生產間隔期的概念:指相鄰兩批產品(或零件)投入的時間間隔或產出的時間間隔。生產間隔期=批量/平均日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