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門狗防不住內賊審計師不能承受之重

中國證監會4月7日召開行政處罰聽證會,給處於科龍事件漩渦中的德勤一個陳述、辯解的機會。這是非常負責任的舉措,相關監管部門依法行使監管權,有利於確保最終處罰決定的公平和公正。

  審計師責任限定模糊

嚴格依法維權並追究違規者責任,這是投資者的正當權利,也是規範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發人深思的是,在經歷了安然事件、安達信受牽連而消失、隨後又被監管部門平反等曲折後,公眾對審計師的責任限定,卻依然不夠清晰和客觀。

在安然事件中,很多人認定安達信審計師協助安然造假,休斯敦地方法院也判定安達信有罪,直接導致該會計師事務所垮台。然而,經美國證監部門幾年來詳細調查,並沒有證據表明安達信曾參與造假或審計失責,因此,在去年5月,美國最高聯邦法院推翻了對安達信的有罪判決。這在很大程度上還了安達信以清白,但卻無法讓這個會計師事務所起死回生。

最新的例子是科龍財務造假事件,上海市黃浦區法院4月5日決定,對科龍股東起訴德勤“不予受理”。財務造假的第一責任者是科龍電器,股東們不先起訴直接造假者,卻起訴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這顯然是避重就輕。退一步說,科龍股東真要找審計師麻煩,也應在監管部門行政處罰之後,而該起訴遞交法院時,證監會尚未召開行政處罰聽證會。

審計師無權追查公司經營活動

這就涉及一些根本問題:審計師的職責究竟是什麼,審計師如何做獨立財務審計,外部的財務審計與公司的內部會計有何不同?一句話,審計師應當是起警示作用的“看門狗”,還是對維護經濟秩序負總責的“經濟警察”?

專業的解釋是,審計師應根據《獨立審計準則》審計公司的會計報表。審計師主要檢查公司的會計報表與財務總賬、明細賬、記賬憑證以及原始憑證是否相符合,而這又以原始憑證與經營事實一致為基矗就是說,作為獨立外部審計,審計師只能依據單據審數據,而無權按單據去清查公司的具體經營活動,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原始單據是假造的,審計師很難徹查。

那么,能不能讓審計師從原始單據入手,進一步追查公司具體經營活動?這樣的終極追查權,各國相關法規有幾乎一致的嚴格界定,即只有行政監管或執法部門才有權這樣做,而且還必須是在確認公司涉嫌重大違規後,方可依法行使。

作為一般的外部獨立財務審計,審計師無權追查公司的具體經營活動。更重要的是,這屬於事後審計,確保審計完全準確的手段通常是有限的。因為現在的公司規模巨大,審計師可以對財務賬、表、證進行抽樣審計。就是說,審計師不能保證未被抽查的會計資料中不存在任何差錯和舞弊,因而不能保證會計報表絕對準確、可靠,這種獨立審計的技術性偏差,與故意或合謀財務造假,顯然有著本質區別。

“看門狗”防不住內賊

隨著公司業務越來越複雜,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外部獨立審計,並不像老師改算術題那樣,能輕易分出對錯是非。特別是當公司蓄意舞弊、相關機構精心配合時,審計師要發現虛假財務報表就更難。比如,公司可以偽造財務原始憑證,銀行單據、庫存單據也可以偽造,再利用虛假身份虛設賬戶掩蓋資金往來,這就像管家瞞著主人勾結外人裡應外合做內賊,這時單純指望作為“看門狗”的審計師必須看好家,當然不切實際。

這就是說,按相關法規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審計師可以儘量提高公司財務報表的可信度,對明顯有問題的地方要有“看門狗”式的警示。這與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的公開表態一致:他只是國有資產的“看門狗”。審計署審計長尚且不過如此,遑論外部獨立審計師?

把審計師稱為“經濟警察”的說法,實際上誇大了外部獨立審計的作用。審計師沒有、也不應擁有司法或行政權力,因此自然無法獲得堪與行政或司法機構比肩的信息資料。發現了問題不吱聲是審計失責,當然要依法懲處;但我們不能苛求外部審計師查出所有精心設計的財務欺詐。當發生財務欺詐,審計師要不要擔責、擔多大責才算公允,絕不能意氣用事,而要像中國證監會那樣,依法進行全面、仔細的調查、聽證,確保最終定責明確,處罰得當。

從這個意義上說,公眾需要適當降低對審計師不切實際的期望,要區分內部會計責任與外部審計責任,不能凡有虛假財務報表,必是外部獨立審計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