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史玉柱下半場驚天逆轉

10年後的2007年8月,史玉柱在上海桂林公館面對記者舊事重提,回憶事業最低谷時的感受。

痛定思痛,史玉柱陷入苦苦的思索:我究竟錯在哪裡?他怕自己想不徹底,把報紙上罵他的文章一篇篇接著讀,越罵得狠越要讀,看看別人對他失敗的“診斷”,還專門組織“內部批鬥會”,讓身邊的人一起向他開火。

在各種猛藥的“外敷內服”下,史玉柱終於輸了個坦然,輸了個明白。這個背著2.5億元巨債的“中國首負”,在1997年完成了一生中最重大的轉變。這個轉變進而成了他再度崛起,成就更大事業的“老本”。

“這10年來,我一直都在吃老本。如果老本吃光了,我肯定又危險了。”

那么,史玉柱的“老本”是什麼?

就是史玉柱為自己制定的三項“鐵律”;

一,必須時時刻刻保持危機意識,每時每刻提防公司明天會突然垮掉,隨時防備最壞的結果;二,不得盲目冒進,草率進行多元化經營;三,讓企業永遠保持充沛的現金流。

在此之外,史玉柱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穫,那就是懂得了研究消費者。

在這方面,史玉柱最有切膚之痛。

“1995年2月10日,我下達‘三大戰役’的‘總動員令’,廣告攻勢是我親自主持的,第一個星期就在全國砸了5000萬廣告費,把整箇中國都轟動了,我們在各大城市報紙上的廣告不是整版,是垮版(即兩個整版連在一起),風光無限。”

“可後來一評估,知名度和關注度都有,但廣告效果是零,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在史玉柱看來,這正是他走下坡路的起點。

“自從‘三大戰役’失敗後,我就養成一個習慣,誰消費我的產品,我就把要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正是這種能耐,讓史玉柱奇蹟般地起死回生。

“送禮就送腦白金”

幸運的是,受到重創的史玉柱,除了缺錢外,似乎什麼都不缺――公司二十多人的管理團隊,在最困難的時候依然不離不棄,沒有一個人離開。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經有兩個項目可供選擇,一個是保健品腦白金,另外一個是他賴以起家的軟體。

史玉柱算了一筆賬,軟體雖然利潤很高,但市場相對有限,如果要還清2億元,估計要10年,保健品不僅市場大而且剛起步,做腦白金最多5年。

1998年,山窮水盡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萬元,開始運作腦白金。

手中只有區區50萬元,已容不得史玉柱再像以往那樣高舉高打,大鳴大放,最終,他把江陰作為東山再起的根據地。江陰是江蘇省的一個縣級市,地處蘇南,購買力強,離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陰啟動,投入的廣告成本不會超過10萬元,而10萬元在上海不夠做一個版的廣告費用。

這幾乎是最後的機會,他別無選擇,必須一擊中的。

啟動江陰市場之前,史玉柱首先做了一次“江陰調查”。他戴著墨鏡走村串鎮,挨家挨戶尋訪。由於白天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頭老太太,半天見不到一個人。史玉柱一去,他們特別高興,史玉柱就搬個板凳坐在院子裡跟他們聊天,在聊天中進行第一手的調查。

“你吃過保健品嗎?”“如果可以改善睡眠,你需要嗎?”“可以調理腸道、通便,對你有用嗎?”“可以增強精力呢?”“價格如何如何,你願不願使用它?”

通常,這些老人都會告訴史玉柱:“你說的這種產品我想吃,但我捨不得買。我等著我兒子買吶!”

史玉柱接著問:“那你吃完保健品後一般怎么讓你兒子買呢?”答案是他們往往不好意思直接告訴兒子,而是把空空如也的盒子放在顯眼的地方進行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