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清柿


盡把珊瑚映夕曛,
瑤仙齊著石榴裙。
無邊紅樹多情思,
遮斷青山鎖白雲。

這是清代蒲州(今山西永濟)地方官——知府周景柱的一首詠秋柿詩。這裡有栽培柿樹的悠久歷史,早在1500多年以前,這裡的柿樹就已“遮斷青山鎖白雲”了。在西漢時,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就記載著黃河中游兩岸栽培柿樹的情況。元代雜劇《西廂記》裡邊描寫的張生與營管戀愛的故事就是以蒲山一帶為背景的(至今這裡的西廂村、駕駕塔依然風姿俏麗),劇中“長亭惜別”一折戲中那臘炙人口的戲詞:“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霜林醉”實際指現在蒲州柿樹的秋色。
“七月核桃八月梨,十月柿子串滿集。”每當金秋季節,山坡崖上,普救寺下,那一層層、一片片、一顆顆金燦燦的柿果掛滿枝頭,蒲州便成了柿子的天下。
蒲州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培育出不少優良柿種,如:豬頭柿、珠柿、木柿、青柿、板柿、黃林、片心柿、蓋柿等數十種,而青柿則是其中的上品。這裡的柿子,果大皮薄,肉細汁多,味甜無核,容易脫漆。製成柿餅尤佳,用青柿加工成的青柿餅,汁多無核,肉細綿軟,餅霜白淨,入口甘甜;將柿餅掰開,可拉出400毫米長的油絲;把柿餅放在杯中,用開水沖沏,片刻可溶為湯汁。青柿個頭碩大,一些能工巧匠還能在柿餅上雕成各種漂亮的圖案,如同工藝品一般。從唐宋到明清,蒲州柿餅一直是向皇宮進貢的珍品。1918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蒲州霜柿餅曾榮獲一等金獎。
蒲州柿子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故當地稱柿子是“鐵桿莊稼”“木本糧食”。這裡不但加工柿餅,還製成柿乾,與雜糧混合磨成面。可做成各種主食,還可做炒麵,無不味美甜香,營養豐富。
除蒲州外,山西晉南大部分地區都盛產柿子。這裡栽培柿子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產於永濟、萬榮、芮城、運城、平陸、稷山、臨猗、聞喜、晉城等縣,有近200多個品種。按成熟期又分為“七月紅”“八月紅”等。運城一帶所產的“七月紅”,對中纖維素多,含糖量達11.75%。垣曲一帶所產的“八月紅”。含糖量達12.78%,均為佳品。柿子除了加工成食品外,還能造醋、釀酒,均為上品原料。
中醫學認為,柿子性味甘、澀、涼,具有降壓止血、清熱解渴的功效。對咽喉熱痛、咳嗽痰多、口乾吐血、腸內宿血、腹瀉痢疾等症有一定的療效。山西省還有一種柿餅鮮為人知,它就是產於平陸縣馬泉溝的柿餅,為品質殊佳的果品之一。這裡有100多株柿樹頗為奇特。所結柿子品質特別優良,用這種柿子加工出的柿餅,不但清香甘甜,而且還能溶化於冷水,開水或茶水中。故當地人稱之為“水化柿餅”,稱這種柿子為“水化柿”。
直到80年代初,科研部門才發現並開始進行研究。這百株柿樹,年產柿子10多萬公斤,所加工的柿餅遠銷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