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有助解開DNA之謎

世界上愛吃麵條的人很多,但他們或許想不到,這種細長而具韌性的食物,成了科學家們研究的好幫手,可能有助於破解脫氧核糖核酸(DNA)結構中存留的一些難解之謎。
 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鏇結構是英國生物物理學家克里克和美國遺傳學家活森在1953年發現的。在逐漸深入了解DNA之後,有科學家開始著重研究其特殊的結構變化。
 瑞士洛桑大學醫學研究員喬瓦尼•迪耶特萊在最新一期《新醫學雜誌》上介紹說,結構變化是研究DNA等長鏈分子的關鍵。為此,他領導的一個瑞士——波蘭醫學研究小組已經開始嘗試用其它一些物品纏繞成類似的雙螺鏇結構,然後用外力改變其狀態並用攝像機拍攝下來以進行研究。
 最初,科學家們用尼龍釣魚線進行嘗試,但在一定的外力條件下,它們會突然繃斷,以至於根本無法將其攝錄下來。之後,科學家們想到了麵條。儘管頭幾次由於麵條煮得較硬而效果仍然不理想,但將它煮得軟些之後,麵條就成了科學家們理想的實驗品。
 迪耶特萊表示,為獲得更佳研究效果,他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轉向對中國麵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