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缺碘會成為地方流行病

碘屬鹵族元素,性質很活潑,在地殼中含量很低,且又很分散。岩石風化後釋放出來的碘,很容易在水中溶解,受降水淋溶作用隨水進人海洋。海水中的含碘量為50-60微克/升,海洋生物富集碘的能力很強,尤其是海藻中的海帶,其含碘達1 000~4000毫克/千克,其他海藻也可達400毫克/千克,海魚約為0.45-30毫克/千克。

由於岩石風化釋放出來的碘極易流失,每公頃土地每年流失碘可達20克,這就使得地表含碘量大大降低,地勢越高,降水量越多,流失越嚴重。

全世界地方性甲狀腺腫患者不下兩億,以中亞地區病區面積最大,患者數也最多,尤其是喜馬拉雅山區,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地方性甲狀腺腫發病最嚴重、最為典型的病區。從阿富汗喜馬拉雅山南坡向南伸展到巴基斯坦,再到印度,這一弧形地帶約有居民4000萬人,而其中患者則多達900萬人,是世界上地方性甲狀腺腫病區最大,患者最集中的地區。印度的這一地區居民發病率高達90%;尼泊爾發病率也很高,雖然男子中發病率只有7%,而女子中幾乎達100%,而在不丹和錫金,甚至普遍到人們並不把它當作是病看待。

除日本等少數島國外,幾乎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地有地方性甲狀腺腫病患者,薩伊的一個地區發病率幾乎達100%。

在我國,估計全國地方性甲狀腺腫患者總人數約有二三千萬人,以西南、西北患病人數最多。例如,貴州省山區居民發病率達52.5%-56.5%。解放後,在北方16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普查,發現有1.6億人受地方性甲狀腫的威脅,其中有2%-3%的人口智力發育不全。

因此,地方性甲狀腺腫是一種世界性地方病,分布之廣,患者數之多是任何地方病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