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體內的鈉、鉀含量要平衡?

蘋果、梅子中的鉀,能夠使體內過剩的鈉排出體外,所以攝取過多鹽分感到口渴時,吃蘋果、梅子尤為有效。中國有句成語叫“望梅止渴”,看來是有科學根據的。

心臟的跳動離不開體液,體液中鉀、鈉含量要有一定的比例範圍。折合成氧化物來計算,氧化鉀比氧化鈉即K20/Na20~2.19。有些食物如薯類吃多了會出現心中發燒的現象(即所說的“燒心”),就是因為鉀含量過高,比例不平衡。如土豆中K:O/Na2~l4.8-27.2,山芋為7.16,前者為體液的6.7~13倍,後者為3.3倍,所以吃多了燒心,解除的辦法是多吃點食鹽,將K:O/Na:O的比值降下來。

如果體內鈉鹽積聚過多,滲透壓就要變動,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就會吸收大量的水分,整個血液的容量也就增多,從而使心臟負荷過重,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症狀,鈉過多還使血壓升高,促使腎臟細小動脈硬化過程加快,因此不論是高血壓還是心臟病,都必須在飲食中控制食鹽的用量。由此看來,鉀和鈉都不宜過多,尤其要維持兩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