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檢查要有“密度”

連日來,華北、華東、中南及西北部分地區出現高溫天氣,有些地區最高氣溫已達40攝氏度。高溫天氣使人身體不適,但卻給茶葉、冰淇淋、啤酒、涼麵、冷盤等冷飲小吃帶來了好銷勢。那么,這些防暑降溫的冷飲小吃衛生狀況怎樣,安全係數有多大,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問題。
據日前上海市質監局公布的一項抽查結果稱:上海市經銷的茶葉質量有近1/3不合格,不合格的多為重金屬鉛和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個別產品的鉛含量超過國標9倍多。同日,在北京市召開的夏季衛生防病工作會上也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自5月底氣溫攀高以來,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已達4起,中毒人數已達233人。在受檢的食品中,肉和肉製品合格率平均只有80%,中小餐飲店的餐具衛生合格率不足70%。兩城市的檢查結果雖然不能代表整個飲食市場狀況,但卻又把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防患於未然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京、滬兩市的有關部門及時而認真的抽查,使一些隱患及時暴露,有效地防止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這對於消費者和經銷商都起到了警示作用。可以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檢查監督無疑是一種保障人們健康消費、規範市場正常運行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尤其是氣候炎熱的夏季,一些不法經銷商正是鑽了檢查不力的空子,大量制售偽劣食品,給人們的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教訓告訴我們,凡是食物中毒事件頻繁發生的地方,對食品質量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肯定薄弱;凡是人們對飲食放心的地方,監督檢查工作做得也一定細緻。因此,那種“應景”文章做不得。
檢查是手段,目的是安全。為使人們的健康得到有效保證,有必要在增加食品檢查“密度”的同時,對不法經銷商也加大懲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