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讀後感(共7篇)

主人公堂吉訶德因沉迷於騎士小說,決定外出歷險,做一名行俠仗義的騎士,。他找來同村的農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從,把鄰村的一位農家女兒杜爾希尼亞作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歷險,作了許多可笑之事。最後他被化裝成白月騎士的朋友打敗,放棄行俠遊歷,回家不久後病倒。臨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騎士小說之過。 儘管堂吉訶德做的事都是荒唐可笑的,但他的出發點卻是好的.鋤強扶弱、行俠仗義、為天下百姓打抱不平,乾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以名垂史冊,贏得美人心.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這些終究是理想中的騎士生活,時代變了,騎士制度早已成為歷史,他自然當不成騎士了,於是他只得以幻覺來實現當騎士的嚮往,乾出許多愚蠢、荒唐甚至瘋狂的事:他把風車當作惡魔的腦袋,毫不顧及自己的安危衝上去與之大戰一場,

結果,給別人造成損失,自己也吃了苦頭。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堂吉訶德”,不問世事,只顧著一昧嚮往心中的理想世界,以至於做出了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來,耽誤了人生,讓人惋惜.但堂吉訶德熱愛自由,反對封建壓迫,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壓迫。主張政府要廉潔,為官要公正,他的這個思想貫穿他全部的遊俠過程。堂吉訶德還對社會中的種種現象作出了公正的評點,涉及到政治、法律、戰爭、文學、藝術、教育等個個方面,處處流露出人文主義者的真知灼見,是一個可悲的英雄。 除此之外,書中還描寫了大量的、各種各樣的不同性格的人,既有正義智慧的,也有愚昧無知、功利現實的人,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風貌.

讀書心得:堂吉訶德讀後感500字
堂吉訶德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如果說堂吉訶德的存在於他本身是一齣悲劇,那么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

“你的運道決對不可能久長,轉眼之間就會處處遇災殃,你的喜悅不過是夢中幻想…”

也許是天意,或者更像是注定了的,公爵家的女僕一時戲言唱出的詞句,竟成了拉曼查的紳士堂吉訶德騎士生涯的真實寫照。而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則以前所未有的清晰與殘酷展現在世人面前。

當堂吉訶德的最後時刻終於到來時,他遺囑的公證人剛好在場,他說,從未在任何一部騎士小說中看到過任何一位遊俠騎士能像堂吉訶德那樣安祥而平靜地死在自己 的臥榻之上。然而事實上,他卻是一對矛盾中極大的一個受難者,不平的冤魂。“這倒是很符合其賴以孕育的監獄環境,那裡包藏著一切哀怨,匯集著一切悲。

堂吉訶德讀後感
堂吉訶德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西班牙宏篇巨製《堂吉訶德》堪稱一部喜劇大全,塞萬提斯可謂世界一流幽默大師。作者“所運用的嚴肅的諷刺手法,是一種特殊的天才,很少人能夠企及。”新穎的構思,豐富的想像,生動的情節,詼諧的語言,極盡諷刺嘲弄之能事,把人們帶入一個幻想與現實嚴重衝突的喜劇世界,不時讓人捧腹大笑。西班牙國王裴利普三世在王宮陽台上看見一個學生一面看書一面哈哈大笑,便斷定這學生一定在看《堂吉訶德》。

西班牙曾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16世紀卻經歷了一個從輝煌到沒落的過程。一方面,君主專制王朝為了維持封建統治,極力宣揚騎士精神,致使騎士小說泛濫成災。另一方面,有識之士在反思國內現狀時發現,騎士時代的荒唐舊夢對經濟社會影響極大,清新的人文主義思潮驟然興起。在這種背景下,便產生了最具諷刺意義的傑作《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諷刺手法的藝術魅力,留給人們無盡的思索和雋永的回味。英國十九世紀批評家海茲利特認為《堂吉訶德》“這個可笑的故事掩蓋著動人的、偉大的思想感情,叫人失笑,又叫人下淚。”英國小說家斐爾丁在他的劇作里曾表達:“世人比堂吉訶德還瘋得厲害。”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都曾給予《堂吉訶德》很高的評價,並在著作中經常引用小說中的人物和事件闡明自己的觀點,並在論戰中運用帶有諷刺、幽默意味的情節嘲笑和揶揄對手。

《堂吉訶德》的諷刺手法,突出表現在以毒攻毒,塑造了一個逆歷史潮流而動,極具喜劇性的悲劇主人公堂吉訶德的形象,通過其荒誕滑稽的單打獨鬥,鞭撻了騎士制度的罪惡靈魂。

50多歲的吉哈諾是拉·曼卻一個村上的窮紳士,迷戀騎士小說,認為書上寫的都千真萬確。於是,效仿做一個遊俠騎士,消滅世上一切暴行,以求功成名就,名傳千古。

這個窮紳士的外形和裝束十分逗人:又高又瘦,穿一套擦洗過的生鏽發霉的甲冑,戴一頂拼揍起來的頭盔,蒙著硬紙糊成的眼罩,手持古老過時的長矛和盾牌。他的性格也非常古怪:像孩子一樣,被騎士小說牽著鼻子走。按照騎士小說主人公的作法,給自己起名堂吉訶德,又給瘦骨嶙峋的劣馬起名駑騂難得,並把自己暗戀的養豬村姑定為意中人,取了個公主意味的名字杜爾西內婭。

作者描寫的這個遊俠騎士堂吉訶德,和以前騎士小說中年輕魁梧、英俊瀟灑,騎著高頭大馬,手持精良武器的主人公形成鮮明對照。

在堂吉訶德的心目中,騎士人物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他以虛幻的想像,把自然風物當作敵人,亂殺一通,結果陷入自取滅亡的悲慘境地。作者借堂吉訶德的生動形象,把諷刺的鋒芒直刺騎士小說。正如作者在《前言》中借朋友之口所說的那樣:“抱定宗旨, 把騎士小說的那一套掃除乾淨。”

風車在古老的歐州農村隨處可見。然而,在鄉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堂吉訶德竟然視風車為巨人,認定風車是最兇惡的敵人。堂吉訶德不顧侍從桑丘的勸阻,挺起長矛沖了上去,結果被轉動的風車摔了個人仰馬翻,長矛也斷成幾截。事後,堂吉訶德始終不相信他刺的是風車,硬說是魔法師與他作對,把巨人變成了風車。儘管如此,堂吉訶德仍不服輸,當晚在樹林過夜時,又折了一根樹枝充當槍柄,插上矛頭,準備再次冒險。作者安排這一情節,意在表明風車迎風而轉,順應自然規律。堂吉訶德倒行逆施,只不過是螳臂擋車。魯迅有評論說:“西洋騎士道的沒落產生了唐·吉訶德那樣的憨大。他其實是十分老實的書呆子。看他在黑夜裡憑著寶劍和風車開仗,的確傻相可掬,覺得可笑可憐。”

羊是鄉村最常見的一種家畜,可堂吉訶德路見兩隊羊群由遠及近,卻認定那是兩支交戰的大軍,便向其中的一隊沖了過去,奮力搏殺,一連砍死七八隻羊,給素不相識的牧羊人造成不應有的財產損失。牧羊人被迫還手,用彈弓擊傷了堂吉訶德的肋骨,打掉了幾顆牙齒,讓他以血的代價作了補償。堂吉訶德吃了大虧仍不醒悟,總說是魔術師與他作對。過分自信使他帶上偏執,繼而產生異乎尋常的瘋狂。

這兩個故事十分精彩,既帶有諷刺的誇張,又帶有嚴謹的寫實,使人們看到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滿腦子充斥著騎士傳奇中的事物,脫離實際,富於幻想,整天干著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他與風車開戰,與羊群拼殺,這種奮不顧身的鹵莽行為,鮮活逼真,栩栩如生。使人掩卷不忘,進而沉思:堂吉訶德做騎士不是開玩笑,他是在死心踏地、捨生忘死地做。他寧可捨棄性命,卻從不放棄理想。

思維決定行為,空想必然產生盲動。堂吉訶德騎士小說中毒太深,想像偏離實際,所以才盲目砍殺,到處碰壁。他把自己出的汗說成受傷後流的血,把涼水當成魔法師送的仙水,把客店當成貴族的城堡……不論什麼東西,在他的眼中都變了模樣,引發神經質的反應。他把理髮師的銅臉盆當成曼布利諾的頭盔,策馬舞槍,奮力奪回。他認定教士送葬的死者是個騎士,教士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鬼怪,勇猛刺殺,傷害無辜。

作者諷刺騎士精神,不僅描寫堂吉訶德指鹿為馬,與自然風物交戰,而且描寫堂吉訶德自命不凡和自我作踐。當他被人打傷躺在地上呻吟時,口中念叨的仍是遊俠騎士的驚句名言佳句。當他身負重傷後,仍學著騎士小說主人公受傷後想念意中人幾夜不睡覺的作法,自己也一心想念杜爾西內婭。他還學著“悶悶不樂的美男子”阿瑪迪斯失戀的樣子發起瘋來:扒下褲子,下身一絲不掛,蹦跳一番後,又倒立起來。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提醒讀者,騎士小說是毒害人們靈魂的鴉片。它居然把一個安分守己的老鄉紳弄得神不守舍,瘋瘋癲癲,進而刻畫一個大活寶從反面給人以警示。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第二部前言中說得好:“好東西太多了就沒有價值,糟東西稀少了也會可貴。”

《堂吉訶德》產生的時代,儘管封建制度的喪鐘已經敲響,但資本主義的發展仍十分緩慢。在這個時代,出現堂吉訶德這樣怪異離奇的畸形人物並不奇怪。堂吉訶德堅信,世上最需要的是遊俠騎士,而遊俠騎士的復興全靠他一人。堂吉訶德固執地認為處處有巨人逞強,妖魔作亂,並自不量力,盲目衝殺,企圖恢復“財產不分你我,東西全歸公有”的太古黃金時代,恢復封建腐朽的騎士制度,這無疑違反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到頭來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作者正是通過堂吉訶德這個思想激進而又不識時務的典型人物表面的滑稽,顯露社會深層次的悲愴,揭露騎士文學的危害。

《堂吉訶德》運用諷刺手法,通過對堂吉訶德三次出行的生動描寫,把騎士小說批得體無完膚、無地自容。自此,騎士小說便在西班牙銷聲匿跡。

讀《堂吉訶德》有感
堂吉訶德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堂吉訶德》一個接一個妙趣橫生的幽默故事,是作者諷刺手法的充分體現。它通過描寫堂吉訶德的所作所為,暴露不同階層的各人情態,同時也展示了一幅廣闊的西班牙社會生活畫卷。重要的是在這些故事的後面,攤開了那個腐朽社會的病歷,暴露了那個病態社會的醜惡現象,使人們在笑過之後掩面思索:封建君主統治下的 西班牙已病入膏肓,只有切除毒瘤,才能挽救這個社會。

堂吉訶德主僕二人第一次出行時,遇見一個地主不但不付給牧童工錢,還把他綁在樹上進行毒打。於是,他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按理應該當場討回公道,然後將孩子救出虎口,可堂吉訶德卻仿照騎士的做法,只要地主發誓償還拖欠牧童的工錢。豈料,他們剛一離開,地主便以十倍的瘋狂,重新把牧童綁在樹上,打得更慘。 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揭露了西班牙不公平、不人道的社會現象。15歲的少年,本應在窗明几淨的學校里安心讀書,由於生活所迫,只得給地主放羊養家餬口,不僅 拿不到工錢,反遭毒打虐待。作者借這個故事,將一個弱肉強食的君主專制社會,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表達了自己對統治階級的無比憎恨和對社會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堂吉訶德在途中遇見一隊被押到海船上做苦工的12個囚犯。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的,不應當強迫他們做苦工。於是,打倒了押送的士兵,解救了犯人,並命令他 們扛著卸下的鐵鎖鏈去拜見他的意中人杜爾西內婭,報告自己的豐功偉績。犯人們不但不從,反而恩將仇報,以雨點般的石頭作了回敬,還搶走了他們的衣物。透過這個故事,我們目睹了西班牙社會危機四伏、民不聊生的真實面貌。那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社會:音樂家變為盜馬賊,白鬍子老人成了皮條客,流氓、騙子、強盜橫行 於世。

塞萬提斯正是運用諷刺的手法,通過講述那些荒唐滑稽的故事,用笑的武器來打倒惡人惡事,揭露西班牙社會黑暗腐朽的本質。

在資本主義萌芽開始顯露的歐州,住店付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堂吉訶德仿效騎士小說中的人物,竟在客店白吃白住,一走了之,使得侍從桑丘受到莫大屈辱。桑丘被人用毯子兜了起來,忽上忽下地拋耍,堂吉訶德只站在牆外高聲叫罵,也未能營救。

飲用葡萄酒是歐洲人的生活習慣,酒袋則是實實在在的盛酒用具,連孩童都不會認錯。堂吉訶德在住店期間, 卻偏偏說這些酒袋是巨人,掄起劍亂砍一通,使大量的紅葡萄酒白白流掉。店主見此情景,怒不可遏,揮拳將其痛打一頓。

這兩個平實寫來的故事,既讓社會的醜陋面目充分暴露,又讓不明事理的騎士自食其果。作品中又描寫了堂吉訶德解救船上罪犯,而大盜匪希內斯剛掙脫鎖鏈,就反目為仇,偷走了侍從的毛驢。作品中還描寫了堂吉訶德向一隊過路的商人挑戰,結果被商人的騾夫打得遍體鱗傷,幸得好心的老鄉相救。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表明 堂吉訶德自不量力,孤身作戰,必然屢戰屢敗。連侍從桑丘也承認:“事情往往不會稱著我們的心,一百次的遭遇里,九十九次的下場是倒霉彆扭的。”這些情節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幻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反映了西班牙社會的真實場景。

黑暗腐朽的社會,雲集著形形色色的荒誕人物,堂吉訶德無疑是一個典型。讓我們看看堂吉訶德讓店主“加封”騎士的情節。晚上,堂吉訶德來到一家客店,便把客 店想像成城堡,把那個流氓騙子店主當做城堡主人,把門口兩個迎客妓女當做貴婦人。他把店主叫到馬房,雙膝跪下,乞求店主封他為騎士。店主看他是個瘋子,怕他鬧事,便在馬房為他舉行受封儀式。店主用登記草料的賬薄當《聖經》,口中念念有詞,接著狠打他一拳,用劍猛拍他肩膀,最後讓兩個妓女給他掛劍。儀式完 畢,堂吉訶德便踏上冒險之路。作者把堂吉訶德的無知和虛榮、店主的狡猾和虛偽刻畫得淋漓盡致。只這一情節,就足以使對騎士時代仍心懷激動、存心效尤的人自愧自疚,舍而棄之。

堂吉訶德在另一家客店歇宿時,又發生了一件可笑的事情:女僕瑪麗托內斯黑夜去和騾夫幽會,竟投入同居一室的堂吉訶德的懷抱。騾夫醋意大發,把堂吉訶德打得 滿口鮮血,人事不省。店主前來制止,又出現店主、騾夫、桑丘、女僕相互追打,直到巡邏隊長出面,事態方才平息。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精神頹廢、道德倫 喪,賣淫嫖娼屢見不鮮的社會現實。作者借堂吉訶德之口,對世風日下的社會醜惡發泄不滿:“我們這個可惡的年代,沒一個女人是安全的了。即使再蓋一所克里特 迷宮,把女人關在裡面也沒用……儘管把她們藏得嚴嚴密密,也會失身喪節。世道人心,一年不如一年了。”

《堂吉訶德》讀後感
堂吉訶德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裡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臥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涵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就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桿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時,為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及其在人們中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著寫著,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了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百科全書。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針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相隔四個世紀之後,仍感動著每一個讀者。《堂吉訶德》中出現了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堂吉訶德》優秀讀後感
堂吉訶德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一經問世,便受到世人的熱愛與追捧,這和它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聯繫,仔細分析這部作品中的幾位主人公,對我們的人生也有一定意義上的啟示。

主人公阿隆索·基哈諾,也就是曼恰的堂吉訶德,在追尋自己夢想的途中,有幸運,亦有困苦,有歡笑,亦不乏悲傷,在茫茫人海中,任憑羅西南多的信步,任憑騎士道的艱辛,任憑“杜爾西內婭”帶給他視覺上的衝擊,也未曾詆毀他年輕時的夢想。有人覺得他滑稽,可笑,他的故事荒誕離奇,對,這點我承認,但我認為若是從片面來分析他的人生,是對原著的一種褻瀆,也並非作者所想。

作者塑造的堂吉訶德在我眼中是一位勇敢的騎士,雖然他不被世人理解,雖然他常被世人勸解,但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從未破滅,雖然他在臨死前恍然大悟,但他擁有的精神著實令我欽佩。當然,在劇情需要的情況下,他還是恍然大悟了,否則,他若死在一年後征戰的途中會更貼切他的性格,也更顯得順理成章。

末尾有一段細節描寫“外甥女照常吃飯,女管家依然喝酒,桑丘情緒也還行,因為繼承的財產多多少少減輕了繼承者對死者的懷念,垂死者的悲傷。”作者從堂吉訶德死後不久,別人的姿態中反映出了世俗的人情冷淡,以及金錢與感情可以相互抵消的內涵,我想,塞萬提斯是想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貴,使得我們更加珍惜自己。

高中生讀後感:讀堂吉訶德後的感想
堂吉訶德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主僕兩人在不斷的冒險中,荒誕、可悲、可喜、似真似假各種各樣的事件層出不窮。堂吉訶德雖然時而瘋癲,時而理智,在他看來,是這個世界瘋癲了,沒有遊俠騎士--代表正義力量,這個世界就是顛倒的。他要扭轉乾坤,他也相信古代之所以輝煌,國家強盛,人民安定,就是因為遊俠騎士的精神--公正、勇敢的盛行。現在,公義不在,弱肉強食,統治階層認為主張正義很無聊。有相當多的"好心人"(就像那個公爵和他的夫人)幫助堂吉訶德的同時,也是在愚弄他,以至於自己也要瘋了(天曉得是不是真瘋了)。堂吉訶德的錯誤,就在於他的不自量力,就像他出場後第一件,也是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壯舉",向風車挑戰。風車龐大有如那強大恐怖的國家機器,而他卻僅有駑馬、劣質盔甲和長矛,結果不言而喻,在這裡,諷刺的味道更濃--可是,堂吉訶德卻沒有放棄,"愚昧"的繼續前行,堅信自己的信念--遊俠騎士永遠不能見到邪惡,而不用手中鋒利的寶劍去戰鬥,

這是他的悲哀,也是他的偉大。堂吉訶德有時是瘋狂的,但是有時候卻說出哲理的話,在書中比比皆是。看來,堂吉訶德這個人說他聰明,卻很瘋傻,說他瘋狂,卻很有見地。說起話來,堂吉訶德總是頭頭是道,立論正確,談吐高雅,而他的行為,卻又常常冒冒失失,瘋瘋傻傻,荒謬不已。我從書中讀到許多類似的瘋狂與明智之間的強烈對比。他,不瘋;瘋的是這個世界,沒有公理,只有強權。堂吉訶德將所遇到的"奇事",全部歸咎為"與我作對的壞魔法師",這些"壞魔法師"是誰?毫無疑問,那就是他譴責的對象--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堂吉訶德所效忠的"情人"是誰?不是那"杜爾西內婭",而是他的精神支柱。但是,所有的一切全不真實,所以,堂吉訶德在臨終的時候,才"悔悟",雖然他最後充滿喜悅的求得了上帝的寬恕,但是卻為全書定下了悲劇的基調:遊俠精神--除暴安良,殺富濟貧,公平正義失敗了;國家腐朽了。桑丘,書中另一個主人公,他和堂吉訶德形成對比,難辨別他是聰明人還是愚笨人,特別是當上了"海島總督"的那一節,用自己的特有的智慧解決了許多難題。在我看來,作者在桑丘身上謳歌了普通勞動者的智慧。當然,桑丘的身上也有著民眾愚昧的一面,比如,貪小利,損人利己······

相關文章:
《堂吉訶德》2000字讀後感
《堂吉訶德》讀後感1500字
讀後感言:堂吉訶德的讀後感200字
關於堂吉訶德讀後感300字
堂吉訶德讀後感400字範文
關於堂吉訶德的讀後感600字範文
關於堂吉訶德的讀後感700字精選
堂吉訶德的讀後感800字範文
讀後感言:堂吉訶德的讀後感900字
關於堂吉訶德讀後感1000字精選
高一讀後感:堂吉訶德的讀後感
高中生的讀書心得:讀堂吉訶德有感
高一年級讀後感:堂吉訶德的讀後感言
高二年級讀後感:讀堂吉訶德後的心得
讀堂吉訶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