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求職面試中智取工作

阿偉是我的好朋友,沒想到他這次應聘電視台記者會如此順利。當我向他討教秘訣時,他只說了一個“智”字。下面就讓他談談他時如何出奇“智”勝的。

筆試已經過關,面試的競爭僵更加激烈。因為這次電視台招聘記者名額只有四個,這就以為這要淘汰80%的筆試上線者。據說主考官是台長,此前透露風聲,要大家做好思想準備,可能提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以考察應聘者機智應變的能力。

考官們陸續走進了隔壁的小會議室,這時大家都緊張起來。說來奇怪,我反而鎮定了下來,記得我第一次上講台,雙腳發抖,舌頭打顫,一句話要截成好幾段才能講下去,把學生聽得好累。不過沒過幾天就應付自如了,講起課來妙趣橫生。這一次,千萬要吸取教訓,姑且把那些考官們的提問當成學生的提問,學生的提問有時不也是怪怪的嗎?何怕之有!

我被叫了進去,先回答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如年齡、職業、特長、為什麼來應聘、當記者應具備的素質等等,這些我都有有備無患,一一作了回答。這時,坐在中間的主考關開始向我提問:

“你說你愛好寫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報考表,在自我評價‘欄中居然出現了三次語法錯誤,現在既沒有多餘的表格,也不準塗改,你怎么辦?”

我吃了一驚,填表時我字斟句酌,怎么可能……但時間不容我多想,時間拖得越長,對我越不利,我必須當機立斷。於是邊想邊回答:“為了彌補失誤,我講在表後附一張更張說明‘上面寫著:某某地方出現了三處語法錯誤,實屬填表人的粗心大意,特此更正,並向各位道歉’不過——”我頓了頓說,“在發出這份更正說明‘,我不願犯這種錯誤”。考官們笑了。事後我才明白,原來這是設計好得一個圈套。

主考官又提了一個問題:“為了解這次招聘是否公開、公正、公平,電視台要求你做一次採訪,你覺得首先要採訪哪些人才最能讓觀眾信服?”

這個問題有點棘手。為了不至於冷場,我一邊重複主考官的問題“為了解這次招聘是否公開、公平,我覺得首先要採訪這類人才才能讓觀眾信服……”一邊利用這短暫的幾秒鐘在腦子裡急劇搜尋“目標”——應聘人員?考者?上級主管?街頭行人?……關鍵時一個“最”字,這是問題的核心。我心裡漸漸有了譜說:“這類人就是落聘人員,因為有一個落聘者稱讚這次招聘活動,心悅誠服,就具有相當強的說服力。我估計,被錄取者都會說這次招聘很成功,有關領導也會說這次效果不錯,但這不足以讓觀眾相信,甚至產生懷疑心理。而街頭行人可能不知道,採訪未必能深入。所以,採訪落聘人員,讓他們說出真實感受,最有價值。”

儘管我對自己的回答比較滿意,但所有考官都不動聲色,相當嚴肅。在我心裡忐忑不安,第三個問題接踵而至,“如果你這次落選了,那么,你將怨恨誰?”

我想了想,說:“我不會怨恨你們,因為我相信你們的公平,我不會怨恨被錄取者,因為他們比我強,我不會怨恨自己,因為我確實盡了力。但是——”我停了一下,“如果一定要問怨恨誰的話,我只怨恨名額太少了。”

所有考官都笑了起來,主考官微笑著解釋:“不是名額太少,而是應聘者太多。而且我們的廟裡只能容納這么多人。”接著拿起筆在我的名字下重重地劃了一道線。

三天后,我終於接到了錄取通知。

面試時求職中關鍵的一環。據我了解,現在面試中要求應聘者回答的問題都不完全時簡簡單單的、也沒有你事先可以背好答案的問題,都有或多或少的偏題、怪題。要求人臨場發揮、測試你的機智敏銳。那么,如何對付它們?

第一, 要鎮定自若,樹立信心。如果遇見一兩個難題就慌了手腳,結結巴巴,那肯定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須知,有的怪問,提問者心裡未必就有標準答案,你不妨認為他們心中無數,他們很想聽聽你的見解。不妨把提問者當成“學生”,這種心理狀態對穩定情緒起很大作用。當然,絕不能忘記自己的身份,更不能出口張狂,大放厥詞。

第二, 巧取角度,以奇制勝。比如前面第二問題,據說有些應聘者就回答首先要採訪“活動組織者”、“考生”、“領導”等等,比較平淡,也很普通,見解不新。而從“落聘者”考慮,效果就不同。總之,不要受問題的約束,要拓寬思維領域,多層次、多角度琢磨。這就要求平時多看看有關書籍,生活中多獨立思考,也許你並不一定會碰到現成答案,但對活躍思維、鍛鍊即席答辯能力很有好處。

第三, 提出問題後,你可能一下子答不上來,為了避免冷場,可以一邊說些“廢話”。比如,“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涉及到哲學領域,我想可以這樣回答……”在那次應聘中,我就是通過重複敘述問題來“拖延”時間。與此同時,一邊緊張思索答案。但“廢話”不可多,不能亂繞圈子,更不可離題萬里。一旦捕捉到答案,就要力求簡明扼要地說出來。

第四, 有些問題,你可能一片茫然,不知怎么回答,這時,千萬不可驚惶失措,能答多少就答多少。回答幾句總比“一問三不知”要好。但不可答非所問。實在不行,就下一個大的包圍圈。我們常常看到政府發言人面對記者凌厲的提問,遇到無法明確表態的問題就用模糊語言來回答,這種方式在應聘中不得已可用之。

責任編輯: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