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怎樣面試非語言行為

面試過程中考官是如何考查被試的非語言行為的,以使應試者達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考官對被試者的非語言行為的觀察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面部表情的觀察

人的面部表情是最為豐富的,有人統計出人臉所能做出的動作表情多達25萬種之多。據有關專家研究認為,在求職面試中,從求職者面部表情中獲得的信息量可達50%以上。在面試過程中,被試者的面部表情會有許多變換,主試必須能夠體察到這種表情的變換,並分析判斷其內在心理。如面試中自信不足,心情緊張的被試者往往會面部漲得通紅,鼻尖出汗,目光不敢與主試對視,當主試提出某些突然性的問題時,被試的目光也可能久久地盯著自己的雙手或雙腳,雖然未做任何語言反應,但這可能反映了其內心的鬥爭與思考過程。當主試提出某一難以回答或窘迫的問題時,應試者可能目光黯淡,雙眉緊鎖,帶著明顯的苦惱焦慮或壓抑的神色。此外,嘴也是整個面部又一表情豐富之處,許多表情與面部整體的肌肉活動有關,但嘴還有些特殊性,有時微笑,嘴角肌肉的微小活動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內容,如輕視、思索、自信、下決心等。面試者藉助於對應試者面部表情的觀察與分析,可以判斷應試者的情緒、態度、自信心、反應力、思維的敏捷性、性格特徵、人際交往能力、誠實性等素質特徵。

2?身體動作的觀察

在面試過程中,人的身體、四肢的運動在信息交流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非語言交流的軀體表現包括手勢和身體姿勢,按照某些行為科學研究者的看法,手勢具有說明、強調、解釋或指出某一問題、插入談話等作用,是很難與口頭的言語表達分開的。手勢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是經過推敲而運用的。手勢的運用是與身體姿勢相關連的。藉助手勢與身體姿勢人們可以表達驚奇、苦惱、憤怒、焦慮、快樂、自信、灰心等各種內在心理活動。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人們的這些表現往往是很相似的。有時言語表現得不夠用了,身體姿勢與手勢的運用就是必須的了。在面試過程中,具有不同心理素質的人,其身體動作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一個情緒壓抑鬱悶的人除了目光黯淡、雙眉緊鎖之外,他可能兩肩微垂,雙手連續地做著某個單調的動作,身體移動的速度相對較慢,似乎要經過很大的努力才行。而一個心情急躁、焦慮的應試者,常常會有無休止的快速手足運動,雙手可能在不斷顫抖。一個行為退縮、缺乏自信和創新精神的人,會始終使他自己的雙手處於與身體緊密接觸的部位(如雙手緊插在衣兜里等),頭部下垂。一個人處於緊張可煩躁不安時,往往出現這樣一些身體動作,身體坐不穩,仿佛坐椅使之感到不舒服,膝蓋或腳尖有節奏地抖動,手指不停地轉動手裡的東西,相互磨擦,擺弄衣服,亂摸頭髮等,這些動作往往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無聲的表白。此外,身體姿勢的改變也是身體語言中最有用的一種形式。因此,在面試中觀察這種改變可以得到從對方言語交流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面試時被試者開始可能用某種自然的姿勢坐在椅子上,但是沒有任何明顯的原因,他就改變了姿勢,雙手交叉在腋下,向後靠在椅背上,或蹺起一條腿等等。有的這些貌似無關的變動,可能反映了應試者內心的衝突和鬥爭。此時,他嘴上說的和心裡所想的往往不是一回事。

清楚了面試考官通常是根據什麼來觀察和怎樣觀察應試者的非語言行為以後,應試者也就可以清楚自己該怎樣做了,非語言行為的表現是個長期習慣形成的行為特徵,一時恐怕難以改變,但只要你開始關注自己的非語言行為,在面試時有意識地加以調節和控制,還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在面試過程,各個應試人對考官問題的回答往往大同小異,而各人表現出的非語言行為卻千差萬別,因此為了區分應試人水平的優劣高下,考官也越來越重視對非語言行為的觀察、分析和判斷了。一個素質稍差而非語言行為得體的應試者,往往會比素質較高但非語言行為欠佳的應試者,獲得考官更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