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潛口民宅博物館的明園

牐犖液頭蛉說紉恍興孀乓掏饃女的引導,來到古徽州潛口民宅博物館參觀。姨外甥女楊永艷,在這裡工作已近二十來年,是這裡的古建築保護專家,對這裡的一切都胸有成竹。她一面攜著她的大姨媽,一面在向我們作引經據典講解。
牐犜諼頤牆入山門之前,她首先介紹潛口民宅概況。
牐犌笨諉裾博物館座落在黃山第一峰的潛口紫霞山麓,依山傍水,自然和諧,環境十分優雅。在一九八八年元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黃山市首批國保單位),是一座徽州明清兩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分為明園和清園兩部分。內有明、清兩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橋等古建築群及距今五百多年的古樹、古井、古匾,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研究中國古建築史和建築學的珍貴實例,被譽為“我國明代民間藝術的活專著”,“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高度和諧統一的典範”,著名古建築專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先生曾嘆之曰:“觀皇宮去北京,看民宅到潛口”。下面,我們先來參觀第一部分明園。
牐牭蔽頤峭瓶古老厚重的山門,一個保存完好的明代徽州山莊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座座青瓦白牆的徽派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是多么的清麗、秀雅。永艷指著村頭這座靈毓秀美的拱橋叫“蔭秀橋”說,這座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公元一五五四年),由尼姑出資所建,當年橋這邊是出家念佛的尼姑庵,橋那邊是雞犬相間的村莊。“蔭秀橋”三個字一半是陰刻一半是陽刻,橋中央成了佛界與人世的分界線,因此又叫陰陽橋。十分有趣的是當年尼姑出資建橋,橋兩邊的護欄砌築的卻是羅漢板。歲月悠悠,小橋依在,如今“師太不知何處去,羅漢依舊笑春風”。
牐牭蔽頤親吖石橋往左,迂迴而上迎面望去是一座“方氏宗祠坊”聳立在我們眼前。此牌坊建於明嘉靖丁亥年(公元一五二七年)。徽州歷史上做官的多,牌坊樹立的也較多,如今黃山市仍然完好地保存著一百多座牌坊。永艷提醒我們說,這座牌樓與眾不同的是,別的牌坊上題書大多是“聖旨”、“恩榮”、“御敕”一類,唯獨這座牌坊“龍鳳榜”處沒有題字,只雕刻著一個齜牙咧嘴的鬼,手裡拿著一支生花妙筆,腳上托著一隻方形大斗,“斗”用來衡量人的才華,“筆”用來點狀元,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鬼、鬥合起來是“魁”字。牌坊反面雕刻著“月宮桂樹圖”。正間額袱為雙獅戲球,上枋為雙大鵬展翅飛翔,體現了立牌坊者希望家族子孫中多出文魁星,去蟾宮折桂,入仕做官、光宗耀祖,其用心可謂良苦。那精妙絕倫的石刻也令人嘆服。
牐犝饈俏業諞淮瘟炻緣降蹦杲ㄉ枵叩畝讕囈承模將一個魁字與石雕藝術結合得如此巧妙。拾階而上,“善化亭”映入眼帘。善化亭建於明嘉靖辛亥年(公元一五五一年),“善化亭”顧名思義,意在勸人行善積德。古徽州民風淳樸,修橋補路、建亭留名、助人為樂、蔚然成風。這是明代一位善士為方便行人歇腳而建造的一座雨亭。“陽春有腳九重天上行來,陰德無根方寸地中種出”。當年的墨書題記中的含義等待您去慢慢琢磨;另一聯“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從容步出,急不來的心事想一想暫且丟開”。其中的人生哲理等待您去細細探索。
牐犜謨姥薜囊導下,繼續前行,我們所見到的氣勢宏偉的建築物是象徵族權的祠堂。宗祠、支祠、家祠,表現出徽州人聚族而居形成的一種凝聚力。
牐犙矍罷獯狽孔遊樂善堂又稱“耄耋廳”,是當年專供汪氏家族德高望重的老人娛樂和商議大事的場所,大概相當於現在的老年人活動中心。正面橫排開三道門,中門的門檻比較高。在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下,宗族內的等級區別很明顯,門檻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門檻越高,地位越高。進門也分等級,身份低的,只能從兩邊門進;身份高的,主人大開中門,並且把門檻拿下。
牐犉宇軒昂的曹門廳,一看就是歷史上名門輩出的聲勢顯赫的大家族。高高的門檻、氣派的儀門、抱鼓石、門廊前依次排開的八根粗大的廊柱,宛若八大金剛。明朝朝廷嚴格限定民間建築不得超過三間五架,不準用斗拱,飾彩色,然而,曹門廳通面九開間,比山東孔廟還多出兩開間布局。結構簡直能與宮廷建築相媲美,真是上有上的規定,下有下的對策。大概這裡遠離朝廷,山高皇帝遠,鞭長莫及,想管也管不了,朝廷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本文作者:hxg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