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潛口民宅博物館的明園


牐犛姥薹鱟潘的姨媽沿著台階而下,我們來到普通農民的住宅,方觀田宅。一進三間樓房,中間是廳堂,兩邊是臥室。這小小的住宅,它的構造也很合理,特別是屋柱與柱礎之間加一個木質,具有防潮、防腐、防震功能。柱間空檔及牆壁都用蘆葦牆隔斷。這種牆的做法是:用蘆葦編成籬笆,再在表面塗上黃泥、石灰,四五百年過去了,它們仍然結合得如膠似漆,真是令人難以想像。在這裡,您還能觀賞到全國罕見的明式家具。
牐犛姥匏擔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司諫第是一座家祠,建於明弘治八年(公元一四九五年),是江南現存明代遺構中最早的建築之一,保留了濃厚的宋、元建築風格,系明永樂初進士,吏科給事中汪善的五位孫子為祭祖所建。這幢房子最早登入《中國名勝大詞典》和《中國旅遊大詞典》。進門後天井兩邊有蓄水池,此為放生池,用來養魚養龜,另外可蓄水防火。後進寢室上供著先祖汪善的牌位。汪善為人正直清廉,不畏權貴,深得明成祖的讚許。祠堂上高懸著永樂四年(公元一四零六年)明成祖御賜的匾額,仿佛仍在頌揚著汪善的高風亮節。也許你會問,經歷了五百多年,這些建築為何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奧秘主要是它們自身堅固的構造上,兩頭稍細中間鼓粗的是明代建築上的梭柱,下面的柱礎形狀像是底部朝上的盆子,所以叫覆盆礎,名字富有詩意的月梁因形似冬瓜,民間又叫冬瓜梁。還有這個造型別致的構件名叫楓拱。楓拱的使用早在唐代建築中一直延用到宋、元都素無雕碾,而司諫第楓拱宛如流雲飛卷,顯示出明代營造風尚,成了極其珍貴的文物。渾實的梭柱如侍衛林立,莊嚴肅穆;碩大的月梁,縱橫交錯形同穿梭;丁頭拱、平盤斗、駝峰、叉手,有的形同蓮花、有的狀似飄帶、有的風格粗獷、有的手法細膩,一個個構件,個個恰到好處地起到建築力學中的作用,又都是賞心悅目的工藝精品。
牐牪餵弁晁沮傻冢永艷帶我們去走訪一座座寧靜的古民居。吳建華宅是汪善後代的住宅。方文泰宅是比較富有的商人住宅。口字形四合院,三間二進樓房。在這裡你可以親身體會一下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滋味。徽派建築的最大特點是四周外牆不開窗戶,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或幾個高高狹長的天井。這叫“五嶽朝天,四水歸堂”。造設天井不僅解決了通風采光的需要,而且古時徽州人認為水源即財源,聚水如聚財,還圖個“肥水不外流”的吉利,表明徽商的聚財思想。另外,天井還有另一層內涵意思,就是把人與天銜接起來,是徽州人“天人合一“的反映。在正廳中央掛有一幅祖宗容像,從這容像上我們可大致了解到明代的一些禮制、風俗。從補服上可簡單區別明代官員的官銜品級:文官補服繡禽,武官補服繡獸,即“文禽武獸”。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武官一品繡麒麟,二品繡獅子,三、四品繡虎豹。抬頭看,樓層臨天井四周的弧形欄桿雕花綴朵,玲瓏剔透,整個欄板猶如一隻巨大的花籃,喻示著“萬事如意”。欄桿後面有飛來椅,還有個幽雅的名字叫“美人靠”,是古代未出閣小姐的主要活動場所,供寫字、畫畫、做針線。徽州明代還保留著喜歡住閣樓的習俗,因此樓上更比樓下寬敞。樓梯口處還設有蓋門,關上以後,迴廊走道連成一體,日常起居十分方便,這叫“樓上廳”,飛來椅邊上的房間是小姐的閨房,臨窗設立的是梳妝檯,外人進家了,小姐要關上遮羞窗迴避。

牐犓昭┖壅是明代中葉一個中等家庭的住宅。該宅前後各開一天井,俗稱“一脊翻兩堂”,室內通風采光非常好。
牐牶永基宅是明代中期磚木結構樓房。據傳,該主人原為浙江桐廬的知縣。根據當時的等級限制,他只能建一幢三開間住宅,該宅的樓下做的是三開間。但是當時的主人想在家鄉建房子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因此在樓上做了五開間,設定了樓上廳,以接待貴賓。大門外東側有邊門,門內有一條狹長的通道,直通後天井,後進裝修的是四個臥房。該宅最精美的地方是圍擁前天井的三面樓行上,裝修了雕花欄桿板,上下五行採用壺門裝修,滿雕了花、鳥、蟲、魚和動物圖案,有透雕、鏤空雕和高浮雕,充分體現了徽州明代的工藝水平。

※本文作者:hxg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