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四)===三寸足寸量湘西之一



傍晚我們再出來溜達時,我特意的要求了月飾帶我去看看沈從文的故居。沈從文故居也是一座簡陋的房子,在門邊刻著青字,要進去還要花90多元買票,想想我沒進去,對於這些更透徹的了解我是沒興趣的,不過在門旁的書房裡我買了他的一本《邊城》,算是我對他文字的好奇的一種交代,也當作對他筆下的湘西文化的一種意會。夢雪陪著東東去江邊游泳,而我和月飾走上了鳳凰大橋,俯視著在這個晚霞中慵散生活的人們,他們都是隨意而不忙碌的。而真正在沈從文筆下生活的底層人,或者說在那個年代的人已漸漸的遠離出我們的視線。

而我要搜尋的那個小背籮,它重重的壓在女人的背上的標緻也無從尋起!

(五)7月20日 晴 寸量鳳凰

在鳳凰,我們一直渴求一種意境,就是在下雨天打著傘孤獨的走在濕濕的石板路上,一個人解讀心靈。但很可惜,在來前,朋友的千阻止萬阻止,而且湖南發生了水家,我也做好視察“民情”的準備,但雨在我們來時卻從來沒有下過一滴。

本來打算要再住的,最起碼去趕下集,或進苗寨里看看,這些都是到鳳凰的遊人的必走路線。但我對這一切是沒興趣的,昨天我知道一些民間的東西早已漢化,趕集也只不過是我們的城市的圩市一樣平常,而對苗寨我更沒興趣,到了那裡也只不過是看看別人跳跳竹桿舞,然後搶一下新娘。因此我們為了迎合月飾的時間,所以決定再多呆一天就和她一起去張家界。

最後的一天鳳凰,因為一早東東水土不服而肚子疼,而夢雪只能停下來陪在他身邊了。而我在陪他們看完醫生後就決定今天好好的一個人溜達一下這個古城,走過每一條石路,走過每一個我們昨天走過的地方,然後還準備到咖啡屋裡坐一個下午,一杯果料,看著沈從文的《邊城》把一天休閒的在鳳凰打上個句號,畢竟我來到這個城市就想這樣安靜的生活一下。

拿著沈從文的《邊城》我先回到了他的故居,昨天因為某些原因,我把書拿錯了。售書小姐很好人,沒有多言就給我換了我要的那本書。拿著書輕輕的走過沈從文的門口,幾個刻著的大字在身後發出閃閃的亮,對他我想回家以後一定好好的研究一下他的文字,還有生活背景。

走出那條深巷時我經過了一間葫蘆絲店,裡面的葫蘆絲是並排座列,還有各色竹製樂器都是序然有列的掛在那裡。門口坐著一位七十多歲的瘦削老翁正拿著葫蘆絲深情的演奏著。他穿著苗人的民族服,打著頭巾,穿著草鞋,似乎在所有準備中都有著可有可無的宣傳味道。

但因對葫蘆絲的鐘情,我還是停下了腳步,把眼光停留在他身上,然後舉起了手中的相機。葫蘆絲似乎每次都是和我擦肩而過,有緣無份,每次走在路上買的葫蘆絲都是還不到家門而因為路途遙遠被我損壞的。走進店門,輕輕的觸摸著牆上的各色葫蘆絲,在這裡我算是大開眼界了,這葫蘆絲是葫蘆做出來的,但以前我會以為葫蘆只有一個形狀,但今天在這個店裡我看到葫蘆的不同形狀。有個女孩輕輕的走過來跟我解說,她長得沉靜而美麗。她對我說其實她只是門口演奏那位老人的學生,從四川來的。老人看到我們說話也站了起來,他說這些葫蘆都是他自己做的,而他學葫蘆絲也是自學的,吹了四十年了,不但是葫蘆,他還精通其它各種樂器。接著他拿起一個葫蘆絲站在店裡設定好的話筒旁給我吹奏了一曲《月光下的鳳尾曲》,那哀怨的樂聲讓我沉入了無邊的思念中,輕輕的把相機遞到年輕女孩的身邊,示意她給我和這位老先生拍一個合照。老人聽說我喜愛葫蘆絲,但一直沒買成功一個葫蘆絲,接著給我留下了他的姓名和電話,說如需要,他可以在我旅遊回到家時再郵寄給我。


拿著那張有著老先生筆跡的紙,我揮手向他們告別。這個時候我想到一個地方,就是重回昨天的渡船口聽那幾個民族女了對著客人拉歌打花鼓。回到了昨天的江邊,我找了一個人家的樓梯邊坐下,因為這裡附近沒有咖啡廳之類可以閒坐的地方,我只能這樣席地而坐。只要主人家不來趕我,我是希望在這裡把早上的時間消磨去的。

※本文作者: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