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田園詩

4.3質樸的語言。陶淵明田園詩能夠千古流傳,與它語言的質樸關係很大。陶淵明獨特的生活經歷,樸素的農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園景色,要求儘可能採用近似“田家語”的樸素的語言和白描手法,從而形成田園詩平淡自然的風格,達到“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藝術效果。陶源明的田園詩,農家生活氣息濃厚,又體現了“貧士”詩人自己的性格。我們以他的《移居》第二首詩為例: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詩酒相和,歡聚言笑,經紀衣食,不忘力耕,平淡、枯燥的鄉間生活,在他的筆下,卻如此富有詩意。他並沒有雕詞琢句、裁雲繡月,用的只是樸素的口語化句子,如實寫來,他的詩篇看來古樸無華,讀起來卻琅琅上口。又如“平疇交遠風,良苦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用樸素精練的語言,逼真地描繪了自然景物。吟讀此詩,仿佛眼前展現了一片廣闊的田野,清風徐來,綠油油的莊稼碧波蕩漾,生意盎然。象這樣樸素明朗、生動自然的語言,理所當然地獲得了歷史上更多讀者的喜歡。

4.4情、景、理交融的藝術境界。詩歌創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關重要的,而情又是最為重要的。離開情的景就沒有了生氣,離開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沒有濃厚的感情滲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飽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同時,詩人又善於寓情於理,把自己對人生、對現實的深刻認識形象化,把詩情與哲理、與景物緊密結合起來,因而給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覺。如《歸鳥》詩,全篇寓意明顯,這隻倦飛的歸鳥,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徵。歸鳥的一舉一動,都體現著詩人的思想和性格,詩中的每一項景物,無不帶上陶淵明的感情色彩。又如《飲酒詩》第五首:“結廬在人境”一章,無法說是田園詩還是詠懷詩、哲理詩,因為詩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滲透,互相襯托,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能領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無盡的美。這種深厚醇美的藝術境界,決定了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無法替代的地位。
5  結束語

陶淵明的文學成就,特別是他的田園詩,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他的田園詩,有其賴以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也反映了他的出仕與歸隱,希望與失望,痛苦與歡樂的思想矛盾。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生逢亂世、懷才不遇的封建知識分子複雜的思想感情,即使退隱以後,也並未忘情政治,心情並未真正平靜下來。他的詩文,平易樸實,清峻自然,淳厚有味,語言真切,樸素,簡潔,明確,通俗而精練,深入淺出,在當時崇尚雕琢,追求形式,駢儷盛行的時代,他異軍突起,獨樹一幟,創作出的那些質樸優美,生動活潑並富有情韻的作品,具有非常進步的意義。他開創的田園詩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2]《中國古代文學讀本》,教育科學出版社。

[3]《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