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法則



【用典法】

將聯語之意寓歷史掌故之中,借典故或有出處的詞語以表達聯語的思想內容的作法方法叫用典法。用典法在聯語製作中運用的比較廣泛。大家看一看李漁所著《笠翁對韻》,就會發現其中近一半的內容是用典,比如“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跨鳳登台,瀟灑仙姬秦月玉;斬蛇當道,英雄天子漢劉邦”、“滅項興劉,狡兔盡時走狗死;連吳拒魏,貔貅屯處臥龍歸”等等。用典法在對聯製作中也被廣泛套用,如: 鐵板銅琵,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郭沫若在當代文人中是制聯較多的,其突出特點之一就是喜歡用典。上聯是郭老為濟南辛棄疾祠的題聯,其中“鐵板銅琵”、“美芹”、“悲黍”等,分別出自俞文豹《吹劍續錄》、《列子·楊朱》、《詩經·王風》之中典故,通過和典和描寫,評述了辛棄疾詞章的豪放和藝術成就的高超,讚揚了辛棄疾愛國之心至死不變的豪情壯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強化作用。再如: 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開,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壯志,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里駕長車。 此聯為趙朴初同志所作,聯中用了五個典故:“老柏”系指岳飛墓前的精忠柏,傳為岳飛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壯志”、“駕長車”,皆出自岳飛《滿江紅》詞。

【集引法】

集引,就是收集和引用的意思。楹聯創作中的集引法,是指摘取或引用別人的詩句、詞句、文章佳句、成語格言以及書名、刊名、影視名等,運用在自己楹聯之中,“活”用前人佳句,構成新的意境。比如大家經常見到這樣一副春聯: 飛雪迎春到; 風雨送春歸。 該聯就是集引毛澤東詩詞中的句子而成。集引聯有的全聯皆是摘引他人詞語,像上聯就是;有的聯中部分摘引他人詞語,如“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跡永清幽”,上聯集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之佳句,下聯乃作者董必武自撰;還有的將集引的內容簡化壓縮後用於聯語之中,如“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上聯之“後樂先憂”與下聯之“昔聞今上”,乃分別簡化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杜甫《登岳陽樓》詩“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而來。 用集引法製作楹聯,可供集引的內容很多,如前人佳句、成語俗語、人名地名、書籍報刊、戲劇電影等等,試舉數例於下: 梅花歡喜漫天雪; 玉宇澄清萬里埃。(集毛澤東詩句) 江山如此多嬌,飛雪迎春到; 風景這邊獨好,心潮逐浪高。(集毛澤東詞句) 滄海橫流,雲蒸霞蔚; 春風得意,人壽年豐。(集成語) 十分貨物十分價; 一寸光陰一寸金。(集俗語) 《中華少年》《探索》《大自然》; 《風流一代》《追求》《健與美》。(集刊名) 《馬蘭花》《苦菜花》《白蓮花》《蒙根花》《五朵金花》《戰地黃花》《生活的浪花》《繁花似錦》; 《雁盪山》《杜鵑山》《六盤山》《火焰山》《雪海銀山》《萬水千山》《沸騰的群山》《江山多嬌》。(集電影名) “白頭翁”“牽牛”耕“熟地”; “女貞子”“打馬”過“淮山”。(集中藥名)

【借代法】

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凡·借代》中說:“所說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係時,作者也可借那關係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在楹聯創作中,為了簡明扼要地說明一個事物,也常採用借代手法。如: 家有萬金不算富; 命里五子還是孤。 傳說古時一老翁無人養老,遂貼出此聯,外人不解,老翁說:“我有十個女兒,人稱女兒千金,我不是家有萬金嗎?我有十個女婿,都說女婿半子,我不是命里五子嗎?可女兒女婿都不管我,豈能算富不孤!”這裡就是以“千金”指代女兒,“半子”指代女婿。老人的對聯貼出後,女兒女婿十分慚愧,乃爭相贍養。由此看來,楹聯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又如: 千古此詩王,流寓遍襄陽煙水,蜀道雲山,故國有思,常感秋風懷杜曲; 五陵孰年少,知交祗隴右詞臣,鹹陽節度,京華在望,每因淚雨憶長安。 這是一副表示對詩聖杜甫思念之情的楹聯,其中以“隴右詞臣”指代詩仙李白,以“鹹陽節度”指代對杜甫多有幫助的嚴武。再如: 未晚先投二十八; 雞鳴早看三十三。 舊時小旅店常見的楹聯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這副楹聯中的“二十八”、“三十三”乃是借用神話傳說中的“二十八宿”和“三十三天”,指代“宿”和“天”,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