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作中常見的四弊

對聯創作,看似短小容易,實非如此,亦需反覆推敲,力求精準也。觀近年征聯及各論壇聯作,常見有隔、重、俗、造四弊。要提高對聯質量,此四弊非除不可。

弊之一:隔


隔即不聯,上聯與下聯、上下聯各自的內容之間,所述事物互不相關,缺乏必然的聯繫,貌合而神離,似對而實隔。如婚聯:“克勤克儉偕白頭;晚婚晚育惜青春。”“克勤克儉”與“偕白頭”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而“克勤克儉”與“晚婚晚育”相對,也無渾然一體的結合。再如“一勞永逸長生樂;萬象回春大地新。”平仄、對仗尚可,但上下聯孤立存在,難以表述完整主題,實難稱之為聯。曾記數年前一次征聯,有聯上聯乃“亞運會……”;下聯為“共青團……”(具體記不清了),內容相隔千里,卻登榜首之位,當時曾戲稱之為“政治對聯”。

所謂對聯,應既對又聯。對,即內容、形式的對仗,聯,即照映、貫通、呼應也。上下聯應雙矢一的,殊途同歸。只顧形式之對,不管內容之聯,難稱曰對聯,更非佳聯。上下聯之間、上下聯各元素之間,非簡單相加,而應互相依存、彼此制約、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諧、完美之整體。

古人律詩中之流水對,常為難得之佳聯,即因其一氣呵成,暢而不隔,如行雲流水,妙韻天成也。如白居易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王維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陸游之“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均屬佳制。

隔是思維紊亂之表現,隔乃胡拼亂湊之結果。欲制佳聯先除隔,不隔方可出佳聯。


弊之二:重


重,即重複之意,乃上下聯內容重複,或上下聯各元素內容重複,舊稱“合掌”。此類聯例舉不勝舉。如“神州大地美如畫;祖國河山燦若霞”,“爭做長征突擊手;勇當四化帶頭人”,“憑汗水興財家家富;靠勞動致富戶戶歡”,“雙性有緣方結好;雙方如意始聯姻”等等,均屬重複之列。重複,與對而不聯之“隔”恰恰相反,乃聯而不對也。這種對僅是文字形式上的詞性相對,其內容實為一物,不是相對,而是雷同。從資訊理論觀點看,上下聯所提供之信息只有一個,即1+1=1;從系統論觀點看,全聯乃內容單薄之單因此而已;從哲學觀點看,違反對立統一之規律;從藝術角度看,內容貧乏、單調、枯燥、呆板。

我國向有“正對為劣,反對為優”之說,正是因為正對內容多為並列關係,上下聯內容相似、相近或相關,把握不準,則易出現“合掌”之弊。反對則多從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描畫,在內容構成上有轉折(變換)關係、目的關係,上下聯體現一個事物的正反兩面性,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等,上下聯內容互相映襯,形成對照,猶如二珠合璧,相得益彰,使楹聯具有強烈藝術效果,給人以深刻印象。流水對以自然渾成取勝,反對則以陰陽互補稱雄。


弊之三:俗


俗,即俗氣。眾所周知,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談。縱觀今日之聯壇,特別是在網路對聯創作中,缺乏創新,翻抄舊聯的問題卻日益突出。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創作手法上重技巧,輕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對聯是一門古老、通俗的藝術,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的制聯技巧,對此有人稱之為修辭手法,有的稱之為聯格。這些修辭手法,是長時間積累沉澱的結果,自有其生存發展的道理。但在網路對聯創作中,卻難以見到百花齊放的局面,大多數聯友似乎更喜歡某些聯格。於是乎,我們在許多對聯論壇上,看到的都是析字聯、雙關聯、偏旁聯之類,最近詞牌聯又成為一些聯友的喜好。這些表現手法已到了泛濫成俗、惹人生厭的地步,什麼“山石岩”、“白水泉”、“女子好”、“江河湖海”、“楊柳松柏”,隨處可見。類似的對聯不是不能作,但到了濫的地步,只能說許多聯友還停留在模仿的階段,看似創新,實則是古人聯作的翻版。

二是在聯語內容上套用古語,落入俗套。其中尤以春聯創作為最,俗套的對聯比比皆是。什麼“春回大地百花爭艷,福滿神州萬象更新”呀,“風調雨順年年好,國泰民安處處春”呀,“爆竹聲聲辭舊歲,梅花點點迎新春”呀,簡直使人望而生厭,俗不可耐。如果這些對聯出現在聯書中,出現在一些專題網站的集合中尚屬正常,因為他們兼有保存資料的功能,但在許多征聯活動中卻屢屢出現類似的問題,就不正常了。去年某報刊出的近百副馬年對聯中,有近半數含有“萬馬奔騰”、“馬到成功”的詞語。時代在前進,藝術在更新,如果總是老調重彈,對聯創作還談的上什麼發展?韓愈當年提出的“惟陳言之務去”的文學主張,對於今天的對聯創作仍不失其現實意義。對於這種求量不求質,求快不求新的粗製濫造問題,聯友們勿須自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