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對聯的巧與拙

曾看到過這樣的聯句:"古文故人做".出者固得意,應者也眾多.而我以為不然.古文的作者就是古人,誰的故人是古人?壽長啊?

句在意高,不必過求小巧。陳子昴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攸,獨愴然而淚下。全無花巧,風流千古。

那么難道巧就無好句了嗎?聯就不能精巧秀美了嗎?那也不然。

 

蜂蝶紛紛過牆去,都疑春色在鄰家。是詩句用意之巧者也。

分曹尊一令,射覆聽三宣。是聯之用數字之巧者也.

一湖碧螺春色好。是偕音之巧者也。

梅邊每有月。是折字之巧者也。

風吹皺一池春水,浪淘盡千古英雄。是用典之巧者也。

 

這些聯句之巧,首先是因為它們符合對聯的普遍規律:內容上言之有物,音韻格律上也和諧優美,面目不俗。卻莫以為只須拆字偕音弄些小巧,就能算是好聯。

 

古人的一句‘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雖為名家所出,至今仍被譏為"油腔滑調"。對聯論壇常見這些東東:坡為土之皮,滑為水之骨;花是七草化,鳩是九鳥成;古文故人做,詩討寸土言;一人騎大馬,二人坐土上,三人春日好.....孤峰倨坐評曰:何不去擺攤測字?

 

古人的一篇《石氏食獅史》,已盡偕音之能事,終也只成得個四不象。對聯論壇常見這樣的東東:畫上荷花和尚畫;近世進士儘是近視;梅沒美眉美。。。。。。孤峰倨坐評曰:可比做鸚鵡繞舌。

 

傳說有這樣的上聯:冰比冰水冰,金大俠斥之為:"不通"。倒常有初學者自以為撿了個寶,心甚喜焉。卻不知這樣的東東只會誤人誤已。對聯論壇里常見這樣的東東:霸王別姬唱楚辭;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孤峰倨坐評曰:正是那蔣乾盜書。

 

聽說過有這樣的句子: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這位古人喜歡調謔:-)但可知紀氏學問博洽,其詩清新玲瓏。請看:斜陽流水推蓬坐,翠色隨人慾上船。可嘆對聯論壇里常見這樣的東東:八里灘離九江還有十里;一船二人三杯酒,五顏六色四時花。。。。。。豈不就是搗指學數?孤峰倨坐說道:"小弟弟,要是十個手指頭不夠用,就要趕緊脫鞋脫襪。"

 

以上所諷擺攤測字,鸚鵡繞舌,蔣乾盜書,搗指學數四病,有人看了,自然也會惱道:孤峰,你這和尚,光說別人自個不練,是何道理?所以我也撰了個聯,是關於圍棋的。這聯的橫批是:棋如人生。今把上聯錄在這裡,請各位同好指教:

 

執著未定枉費猜,先也要下,後也要下;

 

如果有朋友不曾下過圍棋,那么倒也可以說明一下:執,著,定,猜,先,後,下,都是圍棋術語。

 

倘見網上患此四病以致弄巧成拙的聯友日少,而精巧秀美甚至大巧不工的聯日多,那么網路對聯高雅氣象重現自不必說,而我等聯友也得以在其中陶情悠遊,不亦樂乎? 

 

---------------------

附:也說巧與拙(作者:明月伴清風)

 

巧,一般說來是一個褒義詞,寓有巧妙、巧思、工巧等意,但有一種“巧”卻是含有貶義的,那就是“投機取巧”,孤峰所舉許多例子,正是其表現。因此,在對聯創作中,對巧的把握,要掌握一定的度,要做到巧奪天工,而不巧言令色,更不可投機取巧。

巧與對聯創作的難度並沒有一定的關聯,做好一副意境優美、格律嚴謹的對聯,並不比對好一比挖空心思得來的“巧聯”更簡單。要反對一味求新、求巧的傾向,但對有一定難度的“巧聯”,也不可一味排斥。比如“李白居,易安居”,雖然至今難有合適的對句,但出句在人名的鑲嵌上,並不顯得勉強。

同樣,拙,一般來說是含有貶義的,但其亦有褒義的成份,那就是返樸歸真、大巧若拙之拙,比如,許多口語、俗語對聯,即是如此。因此,要避免弄巧成拙,但不可迴避未經雕琢之天然之拙。

 

---------------------

附:也說巧與拙(作者:平上去入)

 

我們不反對機巧聯的創作 .但是一定要有正確的引導.拆合字,回文,諧音,嵌數,嵌名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套用,成就了無數的趣聯.但是這些手法不過僅僅是形式而已,如果過於注重這些,而忽略了內容,那就是本末倒置了.為文要言之有物,聯也一樣.大巧若拙,這才是機巧聯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