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融簡介

起初,光武帝聞河西完富,地接隴、蜀,常欲招之以逼迫隗囂和公孫述,也派使者來給竇融送信,正好使者在路上遇到了劉鈞,於是便跟他一起回到洛陽。

光武帝接見劉鈞,心中異常高興,他盛情款待劉鈞之後,便命他帶著自己親加璽印的書信回河西,信中對竇融非常坦誠直率地分析了形勢,勸他拿定主意,早作決斷:“制詔行河西五郡大將 軍事、屬國都尉:勞鎮守邊五郡,兵馬精強,倉庫有蓄,民庶殷富,外則折挫羌胡,內 則百姓蒙福。威德流聞,虛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 長史所奉書獻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孫子陽,天水有隗將軍,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以此言之,欲相厚豈有量哉!諸事具長史所見, 將軍所知。王者迭興,千載一會。欲遂立桓、文,輔微國,當勉卒功業;欲三 分鼎足,連衡合從,亦宜以時定。天下未並,吾與爾絕域,非相吞之國。今之議者, 必有任囂效尉佗制七郡之計。王者有分土,無分民,自適己事而已。今以黃金二百斤賜將軍,便宜輒言”(《後漢書·竇融列傳》)。並任命他為涼州牧。

光武帝璽書一到,河西震驚,全體官員將士都佩服光武帝明察萬里之外,洞見徘徊之情。竇融又派劉鈞上書光武帝,表明自己決意附漢,並無徘徊觀望之心。他說:“臣融竊伏自惟,幸得托先後末屬,蒙恩為外戚,累世二千石。至臣之身,復備 列位,假歷將帥,守持一隅。以委質則易為辭,以納忠則易為力。書不足以深達至 誠,故遣劉鈞口陳肝膽。自以底里上露,長無纖介。而璽書盛稱蜀、漢二主,三分鼎足之權,任囂、尉佗之謀,竊自痛傷。臣融雖無識, 猶知利害之際,順逆之分。豈可背真舊之主,事奸偽之人;廢忠貞之節,為傾覆之事;棄已成之基,求無冀之利。此三者雖問狂夫,猶知去就,而臣獨何以用心!謹遣同產弟友詣闕,口陳區區”(《後漢書·竇融列傳》)。竇友到高平,隗囂反叛,道路隔絕,只好轉回,派司馬席封偷度至漢,通達書信。漢武帝又命席封帶信給竇融、竇友,真誠地給予安撫慰問。

竇融深知光武帝的意旨,便寫信給隗囂責備他不該叛漢。信中說:“伏惟將軍國富政修,士兵懷附。親遇□會 之際,國家不利之時,守節不回,承事本朝,後遣伯春委身於國,無疑之 誠,於斯有效。融等所以欣服高義,願從役於將軍者,良為此也。而忿悁之閒,改節易圖,君臣分爭,上下接兵。委成功,造難就,去從義,為橫謀,百年累之,一朝毀之,豈不惜乎!殆執事者貪功建謀,以至於此,融竊痛之!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計若失路不反,聞道猶迷,不南合子陽,則北入文伯耳。夫負虛交而易強御,恃遠救而輕近敵,未見其利也。融聞智者不危觿以舉事,仁者不違義以要功。今以小敵大,於觿何如?□子徼功,於義何如?且初事本朝,稽首北面,忠臣節也。及遣伯春,垂涕相送,慈父恩也。俄而背之,謂吏士何?忍而□之,謂留子何?自兵起以來,轉相攻擊,城郭皆為丘墟,生人轉於溝壑。今其存者,非鋒刃之餘,則流亡之孤。迄今傷痍之體未愈,哭泣之聲尚聞。幸賴天運少還,而將軍復重於難,是使積痾不得遂瘳,幼孤將複流離,其為悲痛,尤足愍傷,言之可為酸鼻!庸人且猶不忍,況仁者乎?融聞為忠甚易,得宜實難。憂人大過,以德取怨,知且以言獲罪也。區區所獻,唯將軍省焉”(《後漢書·竇融列傳》)。隗囂不聽竇融的意見。竇融便和五郡太守一起厲兵秣馬,上疏光武帝,請示日期,準備出兵進擊隗囂,為漢廷效命。

光武帝見竇融如此忠誠,深為嘉美。專門派人給他送去外屬圖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傳》。並下詔給他,詔書中先表彰竇氏與自己的親戚關係以及竇氏祖上對漢王朝的貢獻,然後說,有人從天水來,把竇融寫給隗囂的信抄來了,讀後令人痛入骨髓,“畔(叛)臣見之,當股慄慚愧,忠臣則酸鼻流涕,義士則曠若發蒙。非忠孝愨誠,孰能如此?豈其德薄者所能克堪”(《後漢書·竇融列傳》)?詔書中還指出,隗囂見竇融不肯幫助自己,肯定會造作離間之言,而朝廷中也可能有人因為不了解本意,傳言乖實,令人失望。請竇融有思想準備。最後,詔書中表示,關東已經平定,大軍即將西征,請竇融整頓士馬,準備配合大軍,一起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