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簡介

王常

王常(?—36年),字顏卿,潁川舞陽(今河南禹縣)人,東漢大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王莽末年,王常為其弟報仇,殺人後逃到江夏。新莽天鳳四年(17年),荊州地區(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西南部、貴州東部和廣西東北部、廣東西北部各一部)連年發生嚴重饑荒,民眾逃入山野沼澤挖掘荸薺為食。新市人王匡、王鳳為饑民平理諍訟,排難解憂,深得饑民擁戴,被推舉為首領,率眾起義。隨後,王常與馬武、成丹等亦聚眾回響。義軍以綠林山(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為根據地,故稱綠林軍,人數達數萬人。   時綠林山一帶瘟疫流行,為離開疫區,並避免同嚴尤軍決戰,綠林軍遂乘赤眉軍在成昌(今山東東平西)連挫莽軍之機,分兵向外發展。由王常、成丹、張印等率領一路,向西南進入南郡(治江陵,今屬湖北),稱“下江兵”;王莽遣嚴尤、陳茂擊破敗王常部。王常與成丹、張印等收集了潰軍撤到蔞溪,攻打了略鍾、龍閒,聲威復振。王常等又率軍在上唐大敗荊州牧戰,轉戰到宜秋(今河南唐河東南),準備與主力會師,時下江兵有5000餘人。   同時,舂陵、新市、平林三部於地皇三年(22年)十一月合兵,在長聚(今河南唐河境)、棘陽(今河南南陽市南)等地接連獲勝,劉縯乘勝圍攻宛城(今河南南陽市),被莽軍甄阜、梁丘賜軍擊敗,乃退保棘陽。莽軍留輜重於藍鄉(今河南泌陽境),精兵10萬南臨池水(今河南泌陽境)。   三部軍敗,欲各自而去。劉縯聞王常的下江軍在宜秋,當即與劉秀、李通到王常軍營拜訪,說:“願見下江一賢將,議大事”(《後漢書·王常列傳》)。成丹與張卬共推王常首領與其相見。劉縯對王常說出合兵之事,並曉以利害。王常大悟,說:“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誠思出身為用,輔成大功。”劉縯說:“如事成,豈敢獨饗之哉”(《後漢書·王常列傳》)!劉縯當即與王常深交而去。   王常回營後,將事說於成丹、張卬,二人恃下江軍人多,都說:“大丈夫既起,當各自為主,何故受人制乎?”時王常心已歸劉縯,對其部下曉以大義,說:“往者成、哀衰微無嗣,故王莽得承閒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積失百姓之心。民之謳吟思漢,非一日也,故使吾屬因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與也。舉大事必當下順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負強恃勇,觸情恣欲,雖得天下,必復失之。以秦、項之埶,尚至夷覆,況今布衣相聚草澤?以此行之,滅亡之道也。今南陽諸劉舉宗起兵,觀其來議事者,皆有深計大慮,王公之才,與之併合,必成大功,此所以佑吾屬也”(《後漢書·王常列傳》)。   下江軍諸將雖然屈強少識,但平素非常尊敬王常,都說:“無王將軍,吾屬幾陷於不義。願敬受教”(《後漢書·王常列傳》)。王常當即率軍與新市、平林軍匯合,十二月,綠林軍四部會合,諸部齊心同力,士氣高漲。綠林軍乘機夜襲藍鄉,擊潰莽軍10餘萬人,殲滅2萬餘人,斬殺其主將甄阜、梁丘賜。綠林軍繼而乘勝向西,在育陽(今河南新野北),擊潰趕來增援的莽軍嚴尤、陳茂部,斬首3000餘級。嚴尤棄軍而逃。義軍大獲全勝,俘獲大批俘虜及輜重,隊伍發展到10萬餘人。義軍隨即包圍戰略要地宛城。   此時,綠林軍諸將商議建立政權,只有王常和南陽士大夫同意立劉縯為帝,而朱鮪、張卬等也不聽王常相勸,推加入平林軍的漢宗室劉玄為帝。劉玄稱帝,建立政權,改元更始。王常被封為廷尉、大將軍,封知命侯。   綠林軍建立政權後,力量壯大,士氣高漲,在以主力包圍宛城準備西出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圖取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的同時,另由王鳳、王常、劉秀等率2萬人,乘莽軍嚴尤、陳茂部滯留潁川之際,向北推進,牽制莽軍南下。   三月,王鳳等先後攻克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郾縣(今河南郾城西南)等城。是時,王莽感到關中所受威脅嚴重,慌忙變更計畫,將原先用於鎮壓赤眉軍的莽軍主力轉用於南方,遣大司空王邑急至洛陽,會同王尋徵發郡兵42萬,號稱百萬,企圖一舉攻破宛城,殲滅綠林軍。   五月,王邑軍在潁川與嚴尤軍會合,大軍齊向宛城進發。王邑、王尋仗恃兵多勢眾,執意先破昆陽,再破圍宛義軍主力。遂使先行抵達昆陽之部,層層包圍昆陽。義軍由王鳳、王常率八、九千人堅守昆陽,劉秀等率13騎乘夜突出城門,前往郾縣、定陵調集援軍。王邑等揮軍多次進攻,均被守城義軍擊退。六月,劉秀率援軍萬餘人趕到,先以千餘人衝擊王邑、王尋軍,繼率勇士3000迂迴至昆陽城西,猛攻王邑軍指揮部。王尋、王邑仍恃眾逞強,命其他各營按兵毋動,只率萬餘人迎戰。王尋迎戰不利被迫殺。王鳳、王常率城內義軍適時出城夾擊,莽軍大亂。時遇大風雷雨,潰水(今葉縣沙河)暴漲,莽軍溺死數以萬計,其餘潰散。王邑只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更始二年(24年)二月,綠林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遷都長安,讓王常行南陽太守事,專令賞罰,後封為鄧王,食八縣,賜姓劉氏。王常“性恭儉,遵法度,南方稱之”(《後漢書·王常列傳》)。   更始政權滅亡後,王常於建武二年(26年)夏奉旨帶家人到洛陽請罪,光武帝見到王常後,非常高興,對其說:“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時,共更艱□,何日忘之。莫往莫來,豈違平生之言乎?”王常頓首謝到:“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宜秋,後會昆陽,幸賴靈武,輒成斷金。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難,喪心失望,以為天下復失綱紀。聞陛下即位河北,心開目明,今得見闕庭,死無遺恨。”光武帝笑道:“吾與廷尉戲耳。吾見廷尉,不憂南方矣”(《後漢書·王常列傳》)。   光武帝乃召公卿將軍以下大會,對眾臣說:“常以匹夫興義兵,明於知天命,故更始封為知命侯。與吾相遇兵中,尤相厚善”(《後漢書·王常列傳》)。光武帝特加賞賜,拜王常為左曹,封山桑侯。   後來光武帝在大會中指王常對眾臣說:“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後漢書·王常列傳》)。同日,遷王常為漢忠將軍,命其率軍南擊鄧奉、董欣,諸將皆歸王常管轄。後又命王常北擊河閒、漁陽,平定當地。   建武五年(29年),王常攻克湖陵。又與光武帝會於任城,隨光武帝攻擊蘇茂、龐萌。進攻下邳時,王常率部在城門與敵交戰,一日數合,敵軍逃入城,王常急追。時城上箭如雨下,光武帝率百餘騎自城南高處瞭望,“常戰力甚,馳遣中黃門詔使引還,賊遂降”(《後漢書·王常列傳》)。   建武六年(30年)春,王常率軍回師洛陽,光武帝令其夫人在舞陽相迎,回家上墳,以示榮龐。然後王常率軍屯駐長安,以拒隗囂。建武七年(31年),光武帝派使者持璽書拜王常為橫野大將軍。後王常在朝那擊敗隗囂部將高峻;隗囂遣部將過烏氏時,王常又在要害之處將其擊破;轉爾又擊降羌人。建武九年(33年),王常攻破內黃義軍。北北屯故安,以拒盧芳。   建武十二年(36年),王常在其駐紮的地方去世,謚節侯,其子王廣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