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簡介

吳漢

吳漢(?—44年),字子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位居第三。任偏將軍、大將軍,劉秀稱帝後,升任大司馬,封舞陽侯。

吳漢少時家貧,在縣中任亭長。王莽末年,因為手下賓客犯法,逃跑到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後來資用匱乏,便以販馬為業。往來於燕、薊之間,每到一處結交豪傑。更始帝立,派使者韓鴻徇行河北。有人推薦吳漢,說:“吳子顏,天下奇士,可與計事”(《後漢書·吳漢列傳》)。韓鴻召見吳漢,知所舉不虛,當即任命他為安樂令。

適逢王郎假託成帝之子劉子輿,起兵邯鄲,北方州郡,驚憂困惑。吳漢素聞劉秀是仁慈長者,乘機向太守彭寵進言,勸他歸附。吳漢說:“漁陽、上谷突騎,天下所聞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銳,附劉公擊邯鄲,此一時之功也”(《後漢書·吳漢列傳》)。彭寵覺得吳漢說得有理。無奈宮屬都想依附邯鄲,彭寵難以強制。

吳漢告辭郡守出來,想欺騙那些官屬,可一時難覓良策。時逢路上有一個儒生模樣的人正風塵僕僕地行走。吳漢便派人將他召來,請他吃飯,並問起旅途見聞。那儒生說劉秀所到之處,天下歸心;又說邯鄲稱帝的,其實並非劉子輿,而是王郎假冒。吳漢大喜,吳漢馬上假造了一封劉秀的檄文,讓那儒生送給彭寵,並叫他把途中見聞說給彭寵聽。吳漢隨後進府。彭寵聽了那儒生之言,深以為然。決定派吳漢和上谷郡將領合軍向南,追尋劉秀。吳漢等人沿途斬殺王郎將帥部眾,在廣阿趕上了劉秀。劉秀任命吳漢等人為偏將軍,掃平邯鄲後,又賜號為建策侯。

吳漢為人質厚少文,加上新到漢營,無法以詞自達。鄧禹和諸將知道後,幾次薦舉,劉秀才召見了他。吳漢一經召見,使得到了劉秀的賞識信任,常居門下。

劉秀想調發幽州兵馬,連夜召見鄧禹,問他誰能擔當此任。鄧禹說:“閒數與吳漢言,其人勇鷙有智 謀,諸將鮮能及者”(《後漢書·吳漢列傳》)。光武帝便任命吳漢為大將軍,命他持節到北方去徵調十郡突騎(精銳騎兵)。時劉秀與更始貌合神離,更始皇帝任命的幽州牧苗曾聽到吳漢要來發兵,便暗中約束部隊,下令各郡不得回響徵召。吳漢率領二十騎人馬一路疾馳,先行趕到無終(治所在今薊縣),苗曾以為吳漢對他沒有防備,就到路上迎接。沒想到吳漢一見面,先發制人,立即指揮部下擒住苗曾並將其斬首,奪其軍權。這一舉動,使幽州震駭不已,所有城邑都望風歸附。吳漢便調發十郡之兵南下,和劉秀在清陽(今河南南陽市南)會師。

劉秀諸將見吳漢調兵而還,士馬壯盛,都說:“是寧肯分兵與人邪(如此精兵,難道也肯分給別人嗎)”(《後漢書·吳漢列傳》)?等吳漢入府,呈上所調兵員的簿籍之後,大家這才釋然。於是,又紛紛請求劉秀多分配給自己一些兵力。劉秀不無揶揄地說他們:“屬者恐不與人,今所請又何多也(兵歸了自己,恐怕就不願分給別人了。為什麼要這么多呢)?”諸將聽了,慚愧不已。

更始帝派尚書令謝躬率六將進攻王郎,屢攻不下。劉秀率軍到來,才共同平定了邯鄲。謝躬手下將士,軍紀散漫,常有侵擾虜掠之事,劉秀深以為忌,於是,兩軍都在邯鄲,卻分城而處。不過,劉秀常常慰問謝躬及其部下。謝躬為人勤於職事,劉秀也一有機會便稱讚他,說:“謝尚書真吏也”(《後漢書·吳漢列傳》),謝躬因此對劉秀深信不疑。

不久,謝躬率其兵數萬,移駐鄴城。時劉秀進軍攻擊青犢農民軍,對謝躬說:“我追賊於射犬,必破之。尤來(農民軍的一支)在山陽者,埶必當驚走。若以君威力,擊此散虜,必成禽也”。謝躬連連稱是。劉秀果然擊敗青犢,尤來也果然向北逃向隆慮山。於是,謝躬留大將軍劉慶、魏郡太守陳康留守鄴城,自己率部追擊尤來部眾。然尤來困獸尤斗,其鋒銳不可當。謝躬大敗,死者數千人。

劉秀趁謝躬不在,命吳漢和岑彭進襲鄴城。吳漢派舌辯之士進城對陳康講了一番道理:“蓋聞上智不處危以僥倖,中智慧型因危以為功,下愚安於危以自亡。危亡之至, 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師敗亂,四方雲擾,公所聞也。蕭王兵強士附,河北歸命, 公所見也。謝躬內背蕭王,外失觿心,公所知也。公今據孤危之城,待滅亡之禍,義無 所立,節無所成。不若開門內軍,轉禍為福,免下愚之敗,收中智之功,此計之至者也”。陳康認為吳漢說得有理,便收捕劉慶和謝躬全家,放吳漢入城。謝躬從隆慮敗歸鄴城,不知道陳康已經反叛,率領數百騎進入城門。吳漢埋伏人馬,擒獲謝躬,親手殺死,並收降了他的部眾。

劉秀北征,吳漢常率五千精銳騎兵為先鋒,屢次率先登城,攻破敵陣。河北平定之後,吳漢和諸將一起擁立劉秀即皇帝位,光武帝劉秀封吳漢為大司馬,更封舞陽侯。

建武二年(26年)春,吳漢率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祐、大將軍杜茂、執金吾賈復、揚化將軍堅鐔、偏將軍王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等將領在鄴東漳水大破檀鄉農民軍,收降十餘萬人,光武帝派使者定封他為廣平侯,食廣平、斥漳、曲周、廣年四縣。接著,他又率眾將進擊黎伯卿所部,在河內修武(今獲嘉)大破敵軍,光武帝親臨軍隊中慰勞。此後,他又進軍南陽,把宛、涅陽、酈、穰、新野等城邑全部攻克,然後率兵在黃郵水一帶大破秦豐;另外,他還曾和偏將軍馮異進擊昌城五樓農民軍張文所部,又到新安攻破銅馬、五幡農民軍。

建武三年(27年)春天,吳漢率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在軹西進攻青犢軍,青犢軍兵敗歸降。不久,又率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人在廣樂(今河南虞城縣西)包圍了蘇茂。蘇茂原為綠林軍將領,隨朱鮪投降劉秀,後殺死淮陽太守潘蹇,占據廣東,投降劉永,劉永封他為大司馬淮陽王。時劉永部將周建招聚十萬人馬,赴救廣樂。吳漢率領騎兵迎戰,失利,不慎墜馬,摔傷膝,收兵回營,周建也進入廣樂,與蘇茂連兵。諸將對吳漢說:“大敵在前而公傷臥,觿心懼矣”(《後漢書·吳漢列傳》)。吳漢聽此言,勃然裹創而起,巡視營壘,殺牛酌酒,犒勞士兵,對將士:“賊觿 雖多,皆劫掠腢盜,‘勝不相讓,敗不相救’,非有仗節死義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後漢書·吳漢列傳》)!吳漢豪氣凌雲,將士們也深受感染,士氣倍增。第二天,蘇茂、周建出兵包圍吳漢。吳漢挑選四部精兵和烏桓突騎三千多人,擂鼓吶喊,同時進擊。周建大敗,逃入廣漢城。吳漢縱兵追擊,部下與周建敗卒爭門併入。蘇茂、周建棄城逃跑。吳漢便留下杜茂、陳俊駐守廣樂,自己則率兵到睢陽幫助蓋延包圍劉永。雙方相持百餘日,劉永糧盡突圍,被蓋延斬殺,睢陽歸降。

建武四年(28年),吳漢率陳俊及前將軍王梁,在臨平擊破五校農民軍,追至東郡箕山,大破之。然後又北擊清河長直及平原的農民軍。諸將皆想攻打,吳漢不聽,說:“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後漢書·吳漢列傳》)。然後一面下公文給郡府,命他們收捕肇事官吏,一面派人人城安撫五姓。五姓人大喜,相繼歸降。諸將乃服,說: “不戰而下城,非觿所及也”(《後漢書·吳漢列傳》)。同年冬,吳漢率建威大將軍耿弇、漢忠將軍王常等,在平原擊敗富平、獲索的農民軍。

建武五年(29年)春,農民軍率五萬餘人夜攻吳漢軍營,軍中驚亂,吳漢卻堅臥不動,一會兒營中便安靜下來。吳漢即夜發精兵出營突擊,大破其軍。然後追討餘黨,直至無鹽,進擊勃海,皆平之。接著,又征董憲,圍朐城。建武六年春,攻克朐城,斬董憲。至此,東方平定,吳漢引兵還京。

同年夏,隗囂叛亂,朝廷又命吳漢屯兵長安。

建武八年(32年),吳漢隨光武帝攻隴,於西城圍困了隗囂。光武帝對吳漢說:“諸郡甲卒但坐費糧食,若有逃亡,則沮敗觿心,宜悉罷之”(《後漢書·吳漢列傳》)。但吳漢等到人貪功心切,全力進攻,到期後來糧食日少,將士疲役,逃亡者多,等到公孫述來救,漢軍遂敗。

建武十一年(35年)春,吳漢和征南大將軍岑彭等征討割據蜀地的公孫述。岑彭破荊門,長驅入江關,捷報頻傳,吳漢留守夷陵,裝露橈船。但岑彭卻被被暗殺。朝廷命令吳漢並將其軍。建武十二年(36年)春,吳漢在魚涪津(今四川省樂山市北)大敗蜀將魏黨、公孫永,進圍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公孫述派其女婿史興率軍往救,被全部殲滅。漢兵乘勝,進入犍為。屬縣都閉城自守,不敢阻擋兵鋒。於是吳漢揮師直攻廣都(今成都市南),迅速攻克,並派輕騎兵燒毀成都市橋,懾於漢軍威猛之勢,武陽以東的小城紛紛投降。

光武帝下詔告誡吳漢:“成都十餘萬觿,不可輕也。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後漢書·吳漢列傳》)。

吳漢接連獲勝,並未聽從光武帝的告戒,竟乘勝自率步騎兵二萬餘人進逼成都。當進至距成都十餘里處,於江水北岸紮營,並於江上架設浮橋,派副將劉尚率兵萬餘人屯駐於江水南岸,南北兩營地相距二十餘里。光武帝得知吳漢如此部署兵力,大驚,下詔書責備:“比□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既輕敵深入,又與 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賊若出兵綴公,以大觿攻尚,尚破,公即敗矣。幸無它者,急引兵還廣都”(《後漢書·吳漢列傳》)。

然詔書未到,公孫述已派其將謝豐、袁吉率兵十餘萬人,分為二十多營進攻吳漢。又派將率兵萬餘人襲劫劉尚營寨,企圖使漢軍不得相救。

吳漢率軍與敵大戰一天,兵敗而退回營壘,謝豐乘勢包圍了吳漢軍。吳漢見形勢危急,召集眾將激勵他們說:“吾共諸君逾越險阻,轉戰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 地,至其城下。而今與劉尚二處受圍,埶既不接,其禍難量。欲潛師就尚於江南,並兵 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如其不然,敗必無餘。成敗之機,在此一舉”(《後漢書·吳漢列傳》)。眾將應諾。

於是,吳漢饗士秣馬,閉營三日不出,並在營內遍插旌旗,使煙火不絕,以迷惑蜀軍。第三天夜裡,率軍潛出城圍銜枚疾走,過江與劉尚部會合。謝豐等人竟然沒有發覺。

第二天,謝豐仍分兵一部抵禦江北漢軍,自率主力進攻江南漢軍。吳漢親自指揮全軍力戰,從早到晚,終於大敗敵軍,斬殺敵將謝豐、袁吉。於是,吳漢乘勝率軍還守廣都,留下劉尚所部繼續抵禦公孫述,並把有關戰況寫成奏狀上報光武帝,而且深切痛責自己的過失。

光武帝閱後批覆道:“公還廣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擊公也。若先攻尚,公從廣都五十里悉步騎赴之,適當值其危困,破之必矣”(《後漢書·吳漢列傳》)。

此後,吳漢率軍同公孫述軍交戰於廣都至成都之間,前後八戰八捷,並進駐於成都外城。公孫述請計於延岑,延岑說:“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財物易聚耳,不宜有愛”(《後漢書·公孫述列傳》)。公孫述乃聽從延岑之計,拿出國庫中全部財貨珍奇,招募了五千名敢死之士,交給延岑率領。

延岑在成都市橋假設旗幟,鳴鼓挑戰,暗地裡卻派遣奇兵,繞到背後,襲擊漢軍。倉猝中,吳漢墮入水中,僥倖拽住馬尾,好不容易才爬上水來。此役吳漢受挫嚴重,且軍中糧草不支,想暫時撤除成都之圍。蜀郡太守張堪料定公孫述必敗,勸他不要撤兵,吳漢從之。

十一月,臧宮進軍成都西北面的鹹門。公孫述占卜,說“虜死城下”,大喜,以為這兆頭應在吳漢等人身上。於是親率數萬人出城與吳漢大戰,派延岑抵擋臧宮。雙方激戰。延岑率部三戰三勝,占著上風。公孫述率兵從早上戰到中午,軍隊吃不上飯,疲睏不堪。吳漢派護軍高午、唐邯率領數萬精銳部隊迎擊公孫述。公孫述兵敗逃走,高午奮勇追擊,衝進敵陣揮槍猛刺,刺穿公孫述胸部,公孫述墜馬,手下人將其抬回城去。他將兵權交給延岑執掌,當夜死去。第二天,延岑見大勢已去,舉城投降,吳漢斬公孫述首級傳送洛陽,蜀地遂平。

建武十二年(36年)正月,吳漢率軍浮江而下。至宛城,光武帝下詔令其過家上頤,並賜谷二萬斛。

建武十五年(39年),吳漢率揚武將軍馬成、捕虜將軍馬武北擊匈奴,遷徙雁門、代郡、上谷吏人六萬餘口,置於居庸、常山關以東。

建武十八年(42年),蜀郡守將史歆在成都叛漢,自稱大司馬,攻太守張穆,張穆爬城逃廣都。同時宕渠楊偉、朐□徐容等人也各起兵數千人相應。光武帝因史歆為岑彭護軍,曉習兵事,所以派吳漢率劉尚及太中大夫臧宮等萬餘人共同征討。吳漢入武都,調發廣漢、巴、蜀三郡兵眾圍攻成都。百餘日城破,吳漢誅殺史歆等人。然後乘桴沿江下巴郡,楊偉、徐容等人惶恐解散,吳漢誅其首領二百餘人,遷其眾與數百家到南郡、長沙,然後率軍回京。

吳漢性強力,每次隨光武帝征戰,光武帝不休息,吳漢常常側足而立。不少將領一見戰陣失利就垂頭喪氣,惶怵不安,平日的風度威嚴全失。吳漢卻不然,每到這時,他整厲戰械,激揚士卒,不但毫不氣餒,反而愈加意氣風發。一次危難之際,光武帝派人去看吳漢,想了解他在乾什麼。回報說,大司馬(吳漢)正在修治攻戰之具。光武帝深有感慨,說:“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後漢書·吳漢列傳》)!由於他遇變不驚,沉穩有力,所以往往能轉敗為勝,轉危為安。圍攻廣樂,他裹傷勉士,失利成都,他閉營礪兵,都是很好的化險為夷的戰例。

每次出兵,吳漢早上接受命令,晚上就可上路,根本不用什麼整頓準備的時間;在朝廷任職,樸訥謹慎,形於體貌。他出征時,妻子在後方買了一些田產,待他歸來,卻都送給了故舊親友。他說:“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後漢書·吳漢列傳》)!

吳漢在建武年間,居於高位,常受倚重,與他沉穩不驚、強力謹質的個性很有關係。

吳漢性格中,還存在著鷙狠殘忍的一面。吳漢經常放縱部下劫掠鄉里,鄧奉叛漢,就由他的故鄉新野被吳漢部眾劫掠騷擾而起。公孫述死,延岑出降,吳漢居然殺死公孫述的妻子兒女,滅盡他的家族,把延岑也滅了族。並且,任憑士卒大肆掠虜,焚燒宮室,摧殘人民。史載,光武帝聽到訊息,勃然大怒,嚴厲地譴責了他。光武帝還下詔切責吳漢的副將劉尚,詔書說:“城降之日,吏人從服,孩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 (劉)尚宗室子孫,嘗更吏職,何忍行此?仰視天,俯視地,觀放麂啜羹,二者孰為仁?良失斬將吊人之義也!”

建武二十年(44年),吳漢病重,光武帝親臨探視,問他有什麼話要說。吳漢回答:“臣愚無所知,唯願陛下慎無赦而已”(《後漢書·吳漢列傳》)。死後,謚忠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