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宮簡介

臧宮

臧宮(?—58年),字君翁,潁川郟(今屬河南)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臧宮年輕時,曾任縣中亭長、游徼等職。後來,率領賓客參加下江兵(綠林軍的一支),任校尉。於是,有機會追隨劉秀征戰。諸將都誇他勇敢。劉秀見他話語不多,做事勤勉,也很器重他,把他收納為親信。劉秀進兵河北,任命臧宮為偏將軍。臧宮屢次陷陣破敵,立有戰功。

劉秀即位後,任命臧宮為侍中,騎都尉。建武二年(26年),又封他為成安侯。建武三年(27年),臧宮率領突騎(指精銳驍勇的騎兵)和征虜將軍祭遵一道擊降更始帝的將領左防、韋顏。五年(29年),率兵徇江夏,攻克代鄉、鍾武、竹里。光武帝派太中大夫持節任命他為輔威將軍。建武七年(31年),改封期思侯,進軍平定梁郡、濟陰。

建武十一年(35年),臧宮率兵到中盧縣(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駐軍駱越人聚集之地。當時,蜀地割據者公孫述的將領田戌、任滿正與漢征南大將軍岑彭在荊門對峙。由於岑彭等人屢次出戰失利,駱越人心浮動。有人準備叛漢歸蜀。臧宮手下,兵力單薄,估計難以控制局面。正好屬縣送來幾百輛運輸車。臧宮一見,頓生巧計。他讓人乘夜鋸斷城門的門限(門檻),命令運輸車輛來而復往,出入城門,絡驛不停。於是,車聲轔轔,整整響了一夜。駱越派來偵伺訊息的人,聽到一夜車聲不絕,看到城門門限也斷了,就傳語族人,說漢軍大部隊來了。駱越的首領聞訊,不敢再懷二心,送來牛、酒犒勞漢軍。臧宮排兵列陣,殺牛擺酒,款待、撫慰他們。駱越地方這才安定下來。

臧宮和岑彭等人攻破荊門之後,率部出垂鵲山,然後出秭歸,至江州。岑彭進軍巴郡,命臧宮率領五萬投降過來的士兵,從涪水向平曲進發。當時,公孫述的部將延岑率領大軍拒住沉水,聲勢浩大。而臧宮的情況卻很艱難。他手下人多,糧食少,運輸跟不上,補給困難。好多士兵,心存去意,總想藉機會反叛逃散。郡內各縣的地方勢力,見此情形,也再次聚集自保,準備觀察成敗利鈍後,再決定究竟投向哪一邊。臧宮本想率部撤回,可又擔心部下反叛,敵人追殺,一時猶豫難決。適逢光武帝派謁者令率兵去見岑彭,有騎兵七百多人。臧宮當機立斷,假傳聖旨,把這些兵調到了自己部下,壯大自己的聲勢。他命令部隊晨夜行軍,並故意打出許多旗幟,派人登上山岡擂鼓吶喊。行軍時,左岸是步兵,右岸是騎兵,夾擁著戰船浩然而進,呼聲震動山谷。延岑沒有料到漢軍來得如此突然,急忙登山嘹望,看到漢軍陣容強大,士馬鮮明,他十分震驚。臧宮乘勢縱兵出擊,大敗延岑,延岑部眾被斬首和落水溺死的有一萬多人,江水都變得混濁了。 延岑隻身逃奔成都,他的士兵全部投降,臧宮繳獲了他的兵器馬匹珍寶和一應輜重,然後,乘勝追擊,一路迫降十幾萬人。

臧宮進軍到平陽鄉,蜀將王元率眾投降。接著,又進軍攻占綿竹縣(在今四川省德陽縣北),擊破涪縣城(治所在今四川省綿陽縣東),斬殺了公孫述的弟弟公孫恢。又攻克了繁縣(今四川彭縣西北)、郫縣。前後收得五副節杖,一千八百個印綬。當時,大司馬吳漢也已統兵乘勝進逼成都(公孫述正盤踞在此)。臧宮連屠大城,兵馬雄壯,旌旗甚盛。於是,率兵進入小雒城門,耀武揚威地經過成都城下,來到吳漢營中。吳漢見到臧宮,特別高興。兩人飲酒高會。酒後,吳漢對他說:“將軍向者經虜城下,震揚威靈,風行電照。 然窮寇難量,還營願從它道矣。”(《後漢書·臧宮列傳》)臧宮心氣高傲,哪裡肯聽,他仍從原路返回營地。敵人不敢冒犯他。接著,臧宮率部進軍鹹門,和吳漢一起消滅了公孫述。

光武帝因蜀地剛剛平定,任命臧宮為廣漢太守以鎮撫之。十三年(37年),朝廷增加臧宮的封地,改封他為酇侯。十五年(39年),應徵召回京師,以列侯奉朝請,定封朗陵侯。十八年(42年),被任命為太中大夫。

建武十九年(43年),妖巫維汜的弟子單臣、傅鎮等人傳播謠言,聚眾滋事。他們攻進原武城,劫持官吏百姓,自稱將軍。朝廷派臧宮率領北軍及黎陽營將士包圍原武城。當時單臣等糧草豐足,漢軍幾次攻打,都未能攻克,士卒多有死傷。光武帝召集大臣諮詢方略,公卿、諸侯王都說應該懸重賞購求敵首。東海王(即後來的明帝劉莊)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說:“妖巫劫持吏民,其心不會長久。他們內部一定有因後悔而想逃跑的。只不過由於我們圍城太急,他們沒有機會出逃罷了!為今之計,最好是略緩城圍,讓他們得以逃出城去。一逃,有一個亭長就足可以擒獲了。”光武帝採納東海王的建議,命令臧宮撤出部分兵力,暫緩城圍,敵人果然分散逃出。臧宮等斬殺了單臣、傅鎮,平息了變亂。

臧宮回京,升任城門校尉,又轉任左中郎將。後又出兵到武溪平亂。敵降而歸。

臧宮在戰場上智勇雙全,平日則謹信質樸,因而很受朝廷重視任用。後來,匈奴飢疫連年,內部紛爭反覆。光武帝召見臧宮,問他對匈奴問題的看法。臧宮說:“願得五 千騎以立功。”光武帝笑說:“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吾方自思之。”(《後漢書·臧宮列傳》)意思是說,你是常勝將軍,不能跟你討論敵情,因為你根本不把敵人放在眼裡。

建武二十七年(51年),臧宮和楊虛侯馬武一起上書皇帝,建議北擊匈奴,刻石紀功。書中說:“匈奴貪利,無有禮信,窮則稽首,安則侵盜,緣邊被其毒痛,中國 憂其抵突。虜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當中國一郡。萬里死命, 縣在陛下。福不再來,時或易失,豈宜固守文德而墮武事乎?今命將臨塞,厚縣購 賞,喻告高句驪、烏桓、鮮卑攻其左,發河西四郡、天水、隴西羌胡擊其右。如此, 北虜之滅,不過數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謀臣狐疑,令萬世刻石之功不立於聖世。”(《後漢書·臧宮列傳》)

但光武帝長年寄身軍旅,頗厭武事,並且知道天下疲耗,人心思定,只想偃武息兵,與民休息,不想輕起邊釁,疲國困民。於是下詔書給臧宮、馬武,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封詔書,部分地表現了光武中興的思想基礎,對朝廷認識轉變影響至大,詔書說:“《黃石公記》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樂樂人;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樂人者其樂長,樂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且北狄尚強,而屯田警備傳聞之事恆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後漢書·臧宮列傳》)

由於在這封詔書中,光武帝明確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所以,此後,將領們再也沒有人提起用兵黷武之事了。

明帝永元元年(58年),臧宮去世,謚愍侯,其子臧信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