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簡介

朱俊

朱俊(?—195年),字公偉,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東漢末期名將。曾任刺史、諫議大夫等職。與皇甫嵩鎮壓黃巾軍時任右中郎將,後封為西鄉侯。

朱俊少孤,其母親曾以販繒為業,朱俊因孝養母親而遠近聞名,得任縣門下書佐,為人好義輕財,鄉里都敬重他。時同郡人周規被公府徵召作官,臨行時,借郡庫錢百萬,充當整備冠幘的費用。後來,郡中督責討要,周規家貧,償還不了,十分窘迫。朱俊就把母親經營販賣的繒帛偷出,給周規還清了債務。其母失去產業,深恚責之。朱俊卻說:“小損當大益,初貧後富,必然理也。”(《後漢書·朱俊列傳》)

本縣縣長度尚深以朱俊為奇,把他推薦給郡守韋毅,於是朱俊開始在郡中任職。後任太守尹端任用他為主薄。

熹平二年(173年),尹端征剿許昭失利,被州牧舉奏,應問斬刑。朱俊悄悄到京師,花費數百金,買通主持章奏的官員,把州牧的奏章加以改動,於是尹端才得輸作左校。尹端見罪過減輕,大喜,但心中疑惑,不知為何得減罪過。朱俊也始終沒對人提起過。

下一任太守徐圭薦舉朱俊為孝廉。後升任蘭陵令。朱俊力官,有過人的才能,東海相又上表推薦。正好交趾(十三刺史邢之一)群盜並起,州牧、郡守軟弱無能,不能禁止。另外,交趾梁龍率眾萬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縣。光和元年,朝廷便任命朱俊為交趾刺史。

朱俊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撿選家兵,調發士眾,得五千人,分兩路直奔交趾。到州界後,朱俊整束兵眾,屯駐不動,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虛實,宣揚威德,以震懾敵人之心。接著調集七郡兵士,一齊進逼,終於斬殺了梁龍,逼降幾萬人,旬月之間,州郡平定。朝廷論功行賞,封他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戶,賜黃金五十斤,並征他人朝任諫議大夫。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農民起義爆發,朝中公卿都推薦朱俊,說他有才略,於是,朝廷任命他為右中郎將,持節。

朱俊先與黃巾軍波才部作戰,失敗。皇甫嵩退守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北)。波才率大兵包圍城。當時,城中兵少,眾寡懸殊,軍中震恐。皇甫嵩安慰部下,他說:“兵有奇變,不在觿寡。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若因夜縱燒,必 大驚亂。吾出兵擊之,四面俱合,田單之功可成也。”(《後漢書·皇甫嵩列傳》)天遂人願,當晚大風驟起。皇甫嵩命令將士紮好火把登上城牆,先派精銳潛出圍外,縱火大呼,然後城上點燃火把,與之呼應。皇甫嵩藉此聲勢,鳴鼓衝出。黃巾義軍缺乏戰鬥經驗,驚慌散亂,被迫後撤。這時,曹操也奉命趕來,於是皇甫嵩、曹操、朱俊合兵,乘勝追擊。黃巾義軍頑強抵抗,數萬人慘遭屠戮。皇甫嵩則被晉封為都鄉侯。

接著,皇甫嵩又和朱俊一起乘勝鎮壓汝南、陳國地區的黃巾軍,並追擊波才、進攻彭脫,連連取勝,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於朱俊,朱俊被封為西鄉侯,遷鎮賊中郎將。

時南陽黃巾首領張曼成起兵,自稱“神上使”,擁眾數萬,殺郡守褚貢,屯駐宛城(今河南南陽)百餘日。後任太守秦頡擊斬張曼成。黃巾余兵又舉趙弘為帥,人眾越來越多,達到十幾萬人。朱俊、荊州刺史徐璆和秦頡合兵,共一萬八千多人,進擊趙弘,從六月直到八月,始終不能取勝。有人上奏,要召朱俊回京。司空張溫上疏勸阻,他說:“昔秦用白起,燕任樂毅,皆曠年曆載,乃能克敵。俊討潁川,以有功效,引師南 指,方略已設,臨軍易將,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責其成功。”(《後漢書·朱俊列傳》)靈帝依議。朱俊於是揮兵急攻宛城,殺死趙弘。

黃巾義軍又以韓忠為帥,仍然占據宛城。朱俊兵少不敵。於是解散城圍,紮下營壘,築造土山,面對城內。鳴鼓吶喊,擺出進攻城西南的態勢。黃巾軍全都趕赴應敵。朱俊卻自率精兵五千,進攻東北,將士鼓勇,登城而人,韓忠退守小城,驚懼非常,請求投降。

司馬張超及徐璆、秦頡皆欲聽之。朱俊不同意,他說:“兵有形同而埶異者。昔秦項之際,民無 定主,故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唯黃巾造寇,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今 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後漢書·朱俊列傳》)說完,下令急攻,但一連數日,未能攻克。

朱俊登上土山,瞭望黃巾營壘,然後,對司馬張超說:“吾知之矣。賊今外圍周固,內營逼急,乞降不受, 欲出不得,所以死戰也。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其害甚矣。不如徹圍,並兵 入城。忠見圍解,埶必自出,出則意散,易破之道也。”(《後漢書·朱俊列傳》)

於是下令解圍。韓忠見圍解,果然引軍出戰,朱俊乘勢進擊,大破其軍,追擊十餘里,屠殺一萬多人。韓忠等人只好投降。秦頡殺死韓忠。黃巾餘眾不能自安,又以孫夏為帥,還駐宛城。朱俊進攻,孫夏敗走,朱俊縱兵屠殺一萬多人。黃巾破散流離。第二年春天,朝廷任命朱俊為右車騎將軍。朱俊率兵回京,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後以母喪離職。服畢起家,任將作大匠,轉任少府、太僕。

黃巾起義之後,各地農民紛紛起義,有黑山、黃龍、白波、左校、郭大賢、於氐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計、司隸、掾哉、雷公、浮雲、飛燕、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畦固、苦唒等,不可勝數。其大聲者稱 雷公,騎白馬者為張白騎,輕便者言飛燕,多髭者號於氐根,大眼者為大目,如此稱號,各有所因。大者聚眾二三萬,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其中,常山人張燕勢力最大,他輕勇趫捷,軍中號曰飛燕,善得士卒之心。據眾百萬,占據黑山,朝廷不能制御。後來,他遣使至京師,投降了漢朝,被封為平難中郎將,領河北諸山谷事。

後張飛燕漸漸侵犯河內,進逼京師。朝廷任命朱俊為河內太守,率領家兵,擊破張飛燕。其後諸賊多為袁紹所平。此後,朱俊曾任光祿大夫、屯騎、城門校尉、河南尹。

當時,董卓把持政權。朱俊是功高望重的將領,董卓對他格外小心。外表與他親近交結,內心則對他頗為忌憚。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兵鋒甚盛。董卓頗為恐懼,想請公卿們商議,遷都長安,朱俊屢次阻止。董卓雖然厭惡朱俊異己,但貪圖他的高名,於是上表奏請朱俊為太僕,做自己的副手。使者欲宣詔命,朱俊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卻乘機說:“國家西遷,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東之釁,臣不見其可也。”使者聽了,很感奇怪,問他:“召您受任,您堅決拒絕;沒問您遷都的事,您卻說了半天,這是為什麼呢?”朱俊說:“副相國,我不能勝任,遷都計,也不是急事。辭卻不能勝任的職務,說點不關緊急的話,是我們做臣子的本分。”(《後漢書·朱俊列傳》)使者又問:“遷都的事,我從沒聽到過。就算朝廷有此打算,也還沒有透露出來,您怎么知道的呢?” 朱俊又神秘地說:“這可是董相國告訴我的,否則,我怎能知道?”使者沒辦法,只好回去復命。此事於是作罷。

董卓入關,留朱俊守洛陽,朱俊便和山東諸將通謀,想作內應。後來,朱俊害怕董卓襲擊自己,棄官逃往荊州。董卓任命弘農人楊懿為河南尹,駐守洛陽。朱俊聞訊,率兵還洛陽,楊懿退走。朱俊見河南殘破,無所憑依,引軍向東,屯駐中牟。並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謙派來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來。陶謙便上表奏任朱俊行車騎將軍。董卓聞知,讓他的將領李催、郭汜率領數萬人屯駐河內抵擋朱俊。朱俊出擊,被擊敗。朱俊白知眾寡不敵,停留關下,不再前進。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誅,李催、郭汜為亂。朱俊當時還在中牟。陶謙認為朱俊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於是和諸豪傑共同推舉他為太師,並傳檄給各州牧伯,同討李榷,奉迎天子。正好李催也聽從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策,派人以天子詔書徵召朱俊入朝。

兩條道路,擺在面前,何去何從,亟待選擇。軍吏將士都不願入關,想與陶謙等聯合。朱俊卻不慌不忙,說出了一番道理。他說:“以君召臣,義不俟駕,況天子詔 乎!且傕、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埶力相敵,變難必作。吾乘其閒,大事可 濟。”(《後漢書·朱俊列傳》)當下辭謝陶謙等人,奉詔入京,出任太僕。陶謙只好作罷。

初平四年(193年),朱俊接替周忠為太尉,錄尚書事。第二年秋,因日食而免職,復行驃騎將軍事,持節鎮關東,尚未出行就任。興平二年(195年)二月,李催殺死樊稠,郭汜自疑,又與李榷相互攻殺,長安大亂。朱俊留京不出,任大司農。

李催劫持獻帝人其營中,獻帝命朱俊和太尉楊彪等十餘人去說服郭汜,讓他與李催和解。郭汜不肯,扣留朱俊、楊彪等為人質。朱俊素性剛猛,憤懣發病而死。其子朱魭,亦有才行,官至豫章太守。

朱俊鎮壓黃巾,難逃歷史罪責。但他不副董卓,明顯其節,諷刺遷都,曲表其憤,欲乘催、汜,更見其深謀遠慮。對此,則應一分為二地給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