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之番簡介

鄭之番:清華大學算學系的第一任主任

裘光明

鄭之蕃(1887—1963),數學教育家。長期在清華大學執教,是清華大學算學系的第一任主任。50年代積極從事了數學名詞的審定工作。

鄭之蕃,號桐蓀。1887年出生於江蘇省吳江縣盛澤鎮。其父鄭式如在清朝末年得風氣之先,在盛澤鎮上創設第一所學堂鄭氏國小;他重視發展新商業,贊助鎮上成立商會,被推舉為商會會長。鄭之蕃有一個哥哥之蘭,一個弟弟永,三個妹妹佩宜、繡亞和光穎。大妹佩宜與同縣著名詩人柳亞子結婚。鄭之蕃兄弟三人和小妹光穎終身服務於教育事業。

鄭之蕃於1912年與浙江湖州的曹純如結婚,他們有三個子女。長女士寧曾就學於北京燕京大學生物系,1939年與留學德國獲博士學位後歸國的數學家陳省身結婚。兩個兒子師拙和志清均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先後留學於美國,分別獲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博士學位。鄭之蕃是本世紀上半葉在我國從事近代數學教學工作的先驅者之一。他在1907年考取江蘇省公費留學美國。他立志學數學,1907—1910年,他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數學系共修了18門數學課程。1910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10—1911年在哈佛大學研究院進修一年。留學歸國後即參加以江南上海等地為主要活動中心的政治文學團體南社。在南社到20年代初停止活動前,他一直是正式社員。這以後他未再參加任何政治社團。從1912年起,先後在福建馬尾海軍學校等校教授數學和英文。1920年起在清華學校(後改清華大學)教數學。以後除在1940—1946年外,他一直在清華大學工作,直至1952年退休。

鄭之蕃經歷了本世紀上半葉我國的動盪時代。他出國選擇學數學,已有志於從事數學教育事業,一生未改初衷。在教育園地中他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有為的青年,促成祖國和社會的興旺發展。他在清華大學送走一批批出國留學的青年,也幫助接納了不少學成歸國的人才。我國著名科學家周培源、趙訪熊、莊圻泰、王憲鈞、段學復等都曾聽過他的課。

鄭之蕃結合自己對中國數學發展史的認識和所從事的教學工作,著有《墨經中的數理思想》和《四元開方釋要》等文。在抗日戰爭時期出版了他所翻譯的美國a.柯恩(cohen)所著《微分方程初步》。後在他採用美國b.e.f。薛爾伍德(sherewood)和a.e。泰勒(taylor)合著的《微積分》作教材時,曾把全書譯出。鄭之蕃認真於教學,並善於啟發學生的思想,他對學生的關心教導不僅限於課內。獲他教導的學生感到終生受益,有的堅定了專業學習的信心,有的以他對工作的嚴格要求作為楷模。

鄭之蕃樂於做教學以外的繁瑣工作。他在各校任教時曾兼任過教務長等職。在抗戰勝利後曾連續幾年主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上海考區的聯合招生工作。在50年代初,為確定通用的數學名詞,他不辭勞苦積極承辦此事,出面邀請在北京的數學家進行多次討論,歷經3年之久,終於在1956年3月出版了一本《數學名詞》。這使數學研究和教學在使用中文數學名詞時有共同的依據,對我國數學工作的發展和數學書刊的出版都起了極大的作用。

鄭之蕃治學有中國儒家之風,對史詩字畫都有所涉獵,特別對詩詞有較深的造詣。他喜讀吳梅村詩,著有“吳梅村詩箋釋”。他論詩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有“馮注李義山詩商榷”及“論工部排律諍遺山”。他對詩詞的發展有自己的見解,著有“宋詞簡評”,說“宋詞之演變與唐詩略同。”他自青年至晚年作詩詞不下數百首,可惜多已散失。從僅存的詩詞中尚可看出他的功力和兼論時事的見解。

簡歷

1887年6月12日 生於江蘇省吳江縣。

1910年 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數學系,獲學士學位。

1910—911年 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

1912—1920年 先後在福建馬尾海軍學校、安慶安徽高等學校、上海南洋公學、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任教員。

1920年 起任教於清華學校(該校於1928年改為清華大學)。

1926—1927年 去英國劍橋大學訪問一年。

1927年 任清華學校大學部算學系主任。

1934—1935年 任清華大學教務長。

1937年 任教於長沙臨時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

1938—1940年 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

1940年 在上海養病,妻子曹純如去世。

1943—1945年 任教於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

1945—1946年 任上海育才中學校長。

1946年 任教於清華大學。

1952年 自清華大學退休。

1963年10月23日 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

主要論著

1、鄭之蕃。四元開方釋要。清華學報,1924,1(2):233—278。

參考文獻

(1)政協吳江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吳江柳亞子紀念館。鄭桐蓀先生紀念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