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易里簡介

鄭易里

精通英語的人,對鄭易里的名字應該不陌生,他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英華大辭典》的主編,還是中國第一部漢文版《資本論》的校核者。

關隕里,又名鄭重良,清代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十月生,雲南玉溪市上鄭井村人,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1936年;鄭易里與艾思奇合譯了從蘇聯大百科全書中選出的《辯證唯物論》一文,改名《新哲學》,出版後暢銷全國各地。鄭易里得知郭大力要全譯《資本論》而沒有出版商應承時,即以讀書生活出版社的名義,幫助郭實現宏願。

《資本論》第一卷剛譯出,因抗日戰火燒到上海,郭大力回老家贛州,繼續譯書並把譯完的書稿陸續寄往上海。鄭易里一邊收集整理譯稿,一邊用日文版《資本論》校核。但當時上海淪為孤島,中文版的《資本論》的印刷發行成了問題。鄭易里多方打聽到一家印刷廠願承印此書,便把郭大力請回上海,在極艱難的條件下譯完《資本論》最後一部分,兩人參加了末校和看清樣。

1928年8月,《資本論》的第一部漢文版分上中下冊出版,由水路運往內地的1000冊,因日軍攻陷廣州,全損無存。後又在上海兩次再版,改成小包裝陸續運往內地,其中一部分輾轉運往東北,一部分由桂林八路軍辦事 處送延安。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能在國內廣泛傳播,鄭易里不顧戰亂行路的艱辛,親自帶《資本論》紙型輾轉來到重慶,由重慶分社用土紙印了一批內地版《資本論》。之後,鄭易里又在上海翻譯出版了《自然辯證法》和《資本論的文學構造》,並著手《英華大辭典》的編纂工作。 1949年10月, 《英華大辭典》編纂完成,經排版校對,1928年底全部紙型運往北京,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名義發行。

新中國成立後,鄭易里轉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主編幾種農業雜誌。20世紀印年代,他又獨立著手《英華大辭典》的全面修訂,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次修訂歷經10年時間,於1974年完成。1p7年,商務印書館組成以鄭易里為首的班子,再次修訂該書。1985年新修訂的《英華大辭典》正式出版。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身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研究員的鄭易里,不顧年已古稀,在國外計算機套用風起雲湧,——有的人宣稱漢字進不了計算機時,鄭易里認為:計算機的二進制就來源於中國的易經、八卦,漢字必能降服計算機!1985年,他精力充沛地完成了《從人查字到機器查字》和《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的著述工作。鄭易里完成的《g4電腦漢字26鍵拆根編碼方案》,獲得1986年農牧漁業部惟一的科技進步一等獎。

鄭易里對這套稱讚聲很高的方案仍不滿意,認為漢字非常有規律,編碼還能更完美11987年10月,鄭易里的女兒鄭瓏工程師也加入這項偉大工程中。她運用系統工程幾十次最佳化處理,終於,父女兩代人辛勤努力,合作創造發明了以部首為字根進行編碼的純形碼,簡稱鄭碼,它能在電腦上列印出比《康熙字典》所收字數還多的6萬個繁體漢字。操作員只用4鍵,就能從6萬多個漢字中迅速調出所要的任何一個漢字。1992年9月在海峽兩岸電腦輸入賽上,“鄭碼”輸入速度又創下歷屆全國比賽最高紀錄。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及專家鑑定評審,認為鄭碼在形碼中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從而獲1992年10月16日北京國際發明展覽會發明金牌獎和市長特別獎、國家級火炬計畫推廣項目。此漢字工程,已在電腦漢字工作中日益得到推廣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