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諮詢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綱

中國的現實情況是什麼呢?一邊是經濟的穩步增長,另一邊是高失業零通脹,這又是另外一種新的經濟現象。我們還是處在不完全競爭的條件下,信息嚴重不均衡,裁判員和運動員身份不明確,換言之,是"不完善的市場經濟"。如何面對?如何在這深淺不測、流向不明的湍流中沉浮?

所以,我非常讚賞江總書記提出的建立學習型社會的高瞻遠矚。去年,在中外智業交流大會上,我也有幸接觸到了彼得聖吉關於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高論。我認為,這應該是一種生物進

化層面的自覺學習,而非機械改進式的學習,是符合"物競天擇"原理的與時俱進。物競,靠的是競爭力;天擇,講的是適應力。雄壯的、具有很強競爭力的老虎,現在不得不靠人類的保護而生存,而人人喊打的老鼠,卻鼠口興旺。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實際上每一個新生代都必須進行學習。想當初,科技諮詢應當說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有組織的優勢、政策的優勢、市場的優勢,但為什麼它就只能成為一個歷史的標桿?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它設有與時俱進、適時變革,沒有在有利的時期里發展創新自己的理論和方法,以致於到今天我們都還無法精確地、統一地定義什麼是"科技諮詢":是對科學和技術的諮詢,還是科學、技術地進行諮詢?

中心最終的改革結果現在還不得而知。是一個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並且在這個結構中完全按照生產要素進行分配,實行相對高度的民主管理?還是一種不徹底的過渡,在這過渡期間甚至出現責、權、利進一步失衡的狀態?或者仍然在效率與公平之間作個折中,穿新鞋走老路?但不管怎樣,我認為:自從中國實行市場經濟之後、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後,政黨、政府、事業、企業、社團等各種組織的變革、分治已勢在必行,對組織的自主、自律、自強的要求已成不可逆轉之勢。現在關鍵的是誰來支付改革的成本?或者說,如何處置中心現有的資產將是一個關鍵的問題。當然還有中心名稱問題,現有員工、包括領導的身份問題,決策系統問題,責任問題等等。

三、關於資源整合與實施品牌戰略

資源與品牌似乎是市場經濟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組。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們不得不去研究這些問題。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通常,資源是指用來生產滿足人類需要的各種有用的物品和勞務的生產要素,甚至包括企業家的管理與創新才能、技術與知識等。事實上很多東西都是、或可以被創造成為資源。如:頻率是資源(在通訊中),時間也是資源(在計算機的分時系統里),聲譽更是資源(企業的無形資產)等等。資源的價值取決於其邊際效用。二百多年前,亞當斯密就提出了一個價值悖論:沒有什麼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卻很少能交換到其他東西;相反,鑽石几乎沒有任何使用價值,卻經常可以交換到大量的其他東西。研究資源的目的就在於如何充分利用、最佳配置以及如何創造新的資源。

科協系統擁有的優勢也是資源。只不過在沒有合理地整合、有機地融合之前,它未能體現出應有的效用。例如我們的專家群體。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它為科協系統所擁有(即如何組織的問題)?其次是如何使它為科協系統所利用(即如何管理的問題)?再者是如何讓它為科協系統所創造效益(即如何開發的問題)等,這些問題不解決,人才薈萃只不過是空話。再如數據、案例信息。要不要共享,這是觀念和意識的問題;如何達到共享,這是技術手段的問題;怎樣合理共享,這是文化層面的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