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前幾日,韓校通知,前往開發區觀摩班主任能力大賽的預決賽。

校車上,韓校笑說我們是備戰下次比賽的選手,需要提前適應考場。說的是笑話,可能也是實話。不過對於隨機性、應變性很大的比賽,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不是那種能迅速進入狀態的選手,何況面對的都是各校的班主任優秀代表,我實在不抱太大期望。

韓校可能對我上次的心理學課堂上的發言還是很感興趣,又給我出了一題:假若你一走進教室,發現黑板上畫了一個很醜很醜的頭像,旁邊寫著“我們的李老師”,你怎么辦?

當時我倉促間,只提出了一個原則:此時班主任需要冷靜,切勿嚴厲批評,得有教育智慧。那什麼樣的教育智慧可以化解尷尬與憤怒呢?

我作如是答:

第一步:我會給頭像加上一對象徵哀傷的眉毛?為什麼加上一副眉毛?首先是淡化了學生看笑話的期望,轉移了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好奇心一激發,解釋權就在我手上。這是爭取到了解決突發事件的主動權。我的解釋是:老師一直以為自己能夠做一個偶像派的老師。這幅畫畫得好,驚醒了我的美夢,我有點哀傷。但是謝謝同學們今天的提醒,提醒我只能踏踏實實地走實力派的路線了。

第二步:我擦去哀傷的眉毛,再加上一對象徵快樂的眉毛?為什麼加?我這樣解釋:雖然黑板上老師的長相有點困難,但是蒙大家不棄,大家沒有忘記在李老師前面加上“我們的”三字。能夠成為班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很榮幸也很高興。這是

第三步:我會擦去快樂的眉毛,加上一對象徵思考的眉毛?為什麼加?我這樣解釋:這樣一幅小畫,我想肯定是關心老師關心班級的同學創作的。它給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時候黑板上能有一幅帥氣的畫像,旁邊還有一行字:我們的帥氣的李老師。

一個文科生的普通一天

(XX-04-22 08:15:20)

早讀的時候,我看到整個黑板幾乎被布置的作業覆蓋。後來手癢,將作業抄錄下來。

數學:①一張試卷 7:40收

②課時作業 p263  1、7、11、12 做書上 9:00收

化學:學生卷 16課時

政治:學生卷 必修2第三單元質量評估(明早交)

歷史:21課 《15分鐘檢測》

英語:雙語報34期 完型、語法、閱a(做書上,明早交)

抄完後,問我身邊的同學,作業做得完嗎?是自己做還是抄抄別人的?還有沒有時間來整理筆記?有沒有時間來預習課文?有沒有時間來發下呆?

原諒我一下子問了這么多的問題,我實在是很驚訝。在我的記憶中,我的高中時代似乎從未有過這么多的作業。即使有的時候,我也是能敷衍的敷衍,能拖拉的拖拉,甚至有時候抄抄別人的現成作業也有過,反正我會採取現在很流行的“自主管理”的模式,將作業量降低合理額度。那個時候的我,晚修還能看上一兩張報紙,關心下或是政壇風雲大事或是雞毛蒜皮小事;有的時候泡上一杯綠茶,看茶葉翻滾舒展,綠色慢慢的洇開;有的時候就什麼都不做,發個呆打個瞌睡什麼的,似乎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這點在前不久羅勰平助理為班主任作的《培養團結和諧,奮發向上的班集體》講座中就介紹過類似的方法。我很遺憾沒有遇見羅老師這樣的班主任,那時候做這些事,提心弔膽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