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學生們似乎見怪不怪,大家都說習慣了就好。我不知道此言的真與假。擱在我身上,我肯定是做不完這么多的作業的,即使做完,也是沒有質量的。作業的繁重,帶來的是學生空閒時間、自我支配時間的極度匱乏。而這種匱乏,最終引發的是學生想像力的缺乏。

在《愛因斯坦的哪句話令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坐不住!》一文中,愛因斯坦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令人震撼。他是這樣說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楊振寧、丁肇中教授也談到:中國留學生一去西方國家,大多是屬於回答論證課題的水平,而提出課題的恰恰是考試成績比他們差的西方青年學生。錢學森老人已然駕鶴,但錢學森之問言猶在耳:“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缺乏人才長遠規劃的短視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扭曲的考核評價和選拔機制,怎能催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能讓創新之花盛開、創新之樹常綠?

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有沒有想過怎么回答“錢學森之問”?我們有沒有可能還給學生異想天開的勇氣與能力?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教育智慧和擔當?

我想當哪一天我們的黑板上不再是密密麻麻的作業,學生的臉上有了生動的笑容,每個人都敢胡說八道、異想天開而不怕被人嘲笑的時候,才是我們的教育走向正途的時刻。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祝大家幸福生活,快樂工作!

教育路上,小李願與諸君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