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講話稿大全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籤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範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準、程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目前,教育部按照三中全會的要求,研究制定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意見。原則上凡是由省級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項一律下放省級管理,凡是由學校能自主決定的事項一律下放到學校。

加強標準建設。標準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準進行規範化管理,用標準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準,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準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準,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準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最佳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範性檔案、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範性檔案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巨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範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複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國小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國小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範辦學行為。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紮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複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範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範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繫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範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係、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範決策程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國小,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準、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套用技術大學轉變。繼續實施“20xx計畫”,通過機制創新,推進產學研結合,提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當前,青年教師住房存在困難,要主動協調學校與當地政府、社會,因地制宜,努力加以解決。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準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契約、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今年,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準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首先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準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準、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民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範公開程式、擴大公開範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20xx年,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

三、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面臨的時代命題,是必須完成的嶄新課題,也是十分艱巨的歷史任務。完成好這一任務,無論思想觀念、精神狀態,還是知識儲備、工作方法,我們都還有許多不適應之處,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的問題現實地擺在每一個教育管理者的面前。我們要以強烈的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危機意識,切實提高認識、增強本領,打好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這場攻堅戰,實現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

(一)深化學習領會,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們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得“軟骨病”。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必須深入學習、深刻領會、身體力行。要把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現實要求,作為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強大思想武器。教育部門各級黨員幹部要帶頭學習。要真心實意學,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認認真真地學習原文,全面系統領會講話基本精神,著力把握講話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要聯繫實際學,緊密聯繫教育改革發展實際,更好地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抓住精髓學,堅持把思想方法搞對頭,更加自覺地運用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戰略思維、底線思維來思考問題、謀劃思路、改進工作。要認真學習各方面知識,豐富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打牢履職盡責的素質能力基礎。

(二)增強擔當意識,統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為官避事平生恥”。擔當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品格。教育部門管理幹部一定要牢記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事業的責任,勇於負責、敢於擔當。當前,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利益格局錯綜複雜,改革難度和風險都在不斷加大。責任重於泰山。打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這場攻堅戰,缺乏擔當意識不行,擔當意識不強也不行。我們要敢於旗幟鮮明、較真碰硬,勇於盡心竭力、攻堅克難,善於為黨分憂、為民解難。要正確推進改革。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正確推進策略,確保改革取得可預期成果。要準確推進改革。吃透中央精神,立足基本國情,更加富有成效地把教育改革推向前進。要有序推進改革。該國家統一安排的不搶跑,該儘早推進的不要等,該試點的要先行試點積累經驗,該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要超前推進。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及時總結推廣基層教育部門、學校、師生創造的新鮮經驗。加大國外先進理念、經驗和資源的引進力度,以教育開放促進教育改革、推動教育發展。要協調推進改革。在教育內部,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統籌推進課程、教學、考試、招生改革。在教育外部,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有關環節的銜接,主動會商解決重大問題。要務求改革實效,從人民民眾和廣大師生最期盼的事項改起,從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師生員工擁有共識的環節改起,從制約教育公平、質量最突出的問題改起,讓教育改革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讓人民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三)強化為民情懷,全心全意服務師生民眾。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終是要讓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我們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必須養成真摯為民的情懷,把民眾冷暖放在心上,把師生需求貫穿工作始終,調研要深入民眾,決策要吸納民眾,執行要依靠民眾,監督要動員民眾。教育部門的黨員幹部一定要努力在教育改革發展實踐中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堅決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永遠保持為民、務實、清廉本色。要深入基層和學校調查研究。了解民眾師生的想法,發現問題的癥結,找到解決的辦法。要完善民主科學決策機制。與師生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要做好公示、聽證,增強決策的透明度,擴大公眾的參與權。要善始善終抓好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做好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工作,強化整改落實,推進建章立制。及早謀劃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努力將兩批活動有機銜接、深入推進,以嚴的標準、嚴的程式、嚴的要求,全面加強作風建設,著力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四)堅決守住陣地,切實維護好教育系統和諧穩定。保持校園和諧穩定,是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沒有和諧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兩億多大中小學生,其中大部分還是未成年人,確保他們安全上學下學、安心學習生活、健康成長進步是我們的頭等大事。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陣地意識,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要注重形成合力,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健全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心理干預機制,切實抓好日常管理,做到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要堅持源頭治理,認真解決師生關心的實際問題和信訪反映的突出問題,把他們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要完善應急預案,根據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事先研究制定應對計畫和方案,做到全覆蓋、能操作、已演練、常更新。教育部將發布中國小幼稚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各地各校要認真加以落實。

(五)加強輿論引導,努力為教育改革發展營造良好氛圍。這既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樹立教育系統良好形象的現實需要。要在把握正確輿論導向上下功夫。輿論氛圍好不好,關鍵在引導。要更好地唱響主鏇律、提振精氣神、激發正能量。準確解讀教育改革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改革焦點難點,提高宣傳報導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要在擴大新聞宣傳覆蓋面上下功夫。建立覆蓋報刊、廣播、電視、新興媒體在內的教育新聞宣傳大格局。把網路輿論工作作為教育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健康向上的網路輿論生態。發揮微博、微信、社交網路和移動多媒體等新媒體的獨特優勢,研究網路傳播的特點和規律,加強網路信息內容建設,讓更多主流輿論和正面信息上網傳播,營造良好網路輿論氛圍。要在提高輿情應對能力上下功夫。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一定要按照“及時準確、公開透明、有序開放、有效管理、正確引導”的要求,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儘早發出正面聲音,爭取第一落點。通過紮實有效的輿論引導,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的正能量。

同志們,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賦予我們崇高的使命、重大的責任。讓我們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譜寫教育改革的新篇章,開創教育發展的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